丁dīng——源于呂尚之子的姓
周武王滅商后,大封諸侯,其重要的封國之一為齊國,建都于臨淄(今山東淄博市東北臨淄北),開國君主是呂尚!妒酚·齊太公世家》說:“太公望呂尚者……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一說他字子牙,因周文王得之渭濱,說“吾先君太公望子久矣”,故號太公望,后以輔佐周武王滅商之功被封于齊,被稱為齊太公。呂尚死后,“子丁公呂伋立”,是為齊國的第二代國君!妒酚·正義》引《謚法》說“述義不克曰丁”。丁公呂伋的子孫中有一支以“丁”為姓,所以,唐人林寶《元和姓纂》說:“丁,姜姓,齊太公生丁公伋,支孫以謚為姓。”宋人鄭樵《通志·氏族略》也說:“丁氏,姜姓,齊太公生丁公伋,支孫以丁為氏。”但認(rèn)為不是“以謚為姓”,而是“以次為氏”,因此又說:“謚法雖始有周,周自文王以后世世稱謚,是時諸侯猶未能遍及。晉、魯,大國也,魯再世伯禽稱魯公,晉再世燮父稱晉侯;曹、蔡皆四世未稱謚。齊再世伋稱丁公,三世得稱乙公,四世慈母稱癸公,五世哀公不辰而后稱謚,則知所謂丁公者,長第之次也。”
清人張澍《姓氏尋源》引《太公金匱》中“武王付紂,丁侯不朝”后說:“是丁姓商時已有。”但是,正象齊太公并不姓齊一樣,丁侯未必姓丁,其封國、世系等均無資料可考,因此,丁姓是否始于丁侯,尚待進一步研究。
此外,丁姓還有三支系其他姓所改,分別形成于三國時的吳國,北宋,明初。據(jù)《三國志·吳書》注引《江表傳》云:吳國宗室孫匡,為定武中郎將,在呂范率軍抵御曹休時,違背呂范命令,“放火燒損茅芒,以乏軍用”,為此,孫權(quán)大怒,不許孫匡再姓孫,“別其族為丁氏”。又據(jù)《楓窗小牘》記載,北宋時有無賴子于慶,想攀附宰相丁謂,有一老儒教其改姓丁,后來果然得意。再就是明初有丁鶴年,回族,據(jù)楊士奇《東里文集》載,鶴年為西域人,“曾祖阿老丁,祖苦思丁,父職馬祿丁,又有從兄曰吉雅謨丁”,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字皆為“丁”,于是,入中國后便以丁為姓。
秦漢時期,丁氏的聚居地主要在今山東、江蘇、河南省境,同時已有遷至今河北、陜西、廣西、湖北等省者。例如,秦末項羽將丁公(名固)為薛(今山東滕縣南)人,幫助劉邦打天下的丁復(fù),亦起于薛,丁義起于留(今江蘇沛縣東南);西漢景帝時梁孝王將軍丁寬、宣帝時中山太傅丁姓,均為梁(今河南商丘南)人,丁外人為河間(今河北獻縣東南)人,丁明為瑕丘(今山東兗州東北)人;東漢時丁肅為濟陰(郡治在今山東定陶西北)人,丁蘭為河內(nèi)(今河南武陟)人,丁綝為定陵(今河南舞陽)人,丁邯為陽陵(今陜西咸陽市東北)人,丁茂為合浦(今屬廣西)人,丁密為岑溪(今屬廣西)人;東漢末,丁遵任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太守,在當(dāng)?shù)匕布摇H龂⑽鲿x時期,丁氏在江南分布更為廣泛。例如,三國時魏國丁斐、丁儀均為沛(今江蘇沛縣)人,吳國丁谞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丁覽為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丁奉為安豐(今河南固始東南)人,后徙家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晉丁紹、丁穆均為譙國(今安徽亳州)人,精于醫(yī)術(shù)的丁義為建城(今江西高安)人。但是,在較長時期內(nèi),丁氏的發(fā)展繁衍中心仍在今山東、河南省境,因此,姓氏古籍說丁氏望出濟陽(治今河南蘭考東北堌陽鎮(zhèn))、濟陰。丁氏移居福建,始于唐初。據(jù)《漳州府志》記載:“陳元光軍諮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濟陽,后徙光州固始,總章二年(669年),從元光開漳州。”北宋時,長洲(今江蘇吳縣)人丁謂,真宗天禧年間官至宰相,封晉國公,仁宗即位后被貶為崖州司戶參軍,其后裔分衍崖州(今廣東崖縣西北)及廣州。又據(jù)《丁氏族譜》載,丁氏入粵各地始祖還有:丁允文,南宋孝宗時開基潮州;丁肇憲,明初由潮州徙梅州;丁侖,明代徙豐順。
清朝嘉慶二十年(1815年),已有大陸丁姓移民在臺灣開墾。此后,閩、粵丁氏又有一些人移居臺灣。目前,丁姓在臺灣姓氏中排名第87位。
五代末、北宋初人丁部領(lǐng),為驩州(治所在今貴州晴隆縣北部)刺史丁公著之子,初屬陳明公部下。968年,與其子丁璉削平十二使君,創(chuàng)建越南丁朝,稱大瞿越國,歷時12年。18世紀(jì)以前,丁氏已有徙居朝鮮者。近代以來,為了進一步求發(fā)展,又有不少丁姓人走出國門,徙居海外,不斷開拓新的事業(yè),現(xiàn)主要分布于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及美國、加拿大等北美洲國家。
丁姓名人輩出,除上面述及者外,東漢有經(jīng)學(xué)家丁恭,山陽東緡(今山東金鄉(xiāng)縣東)人,治《公羊嚴(yán)氏春秋》,當(dāng)時稱為大儒;北宋有藏書家丁顗,文字訓(xùn)詁學(xué)家丁度;明代有畫家丁云鵬;清代有文學(xué)家丁耀亢,篆刻家、“西泠八家”之首丁敬,四川總督丁寶楨,節(jié)度水師、兼理各國事務(wù)大臣丁日昌,藏書家丁丙,海軍將領(lǐng)丁汝昌。近現(xiàn)代丁姓名人有:地理學(xué)家丁謙,醫(yī)家丁甘仁,醫(yī)學(xué)書局創(chuàng)辦人丁福保,農(nóng)學(xué)家、水稻專家丁穎。
僑居海外的丁姓華人,對當(dāng)?shù)氐姆睒s與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涌現(xiàn)出不少杰出人才,其中,加拿大的丁謂,擁有財富12億美元,泰國的丁家駿,擁有財富3億美元,他們均被列入“世界華人億萬富豪榜”。
丁姓在當(dāng)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華姓氏中為第47大姓,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42%,分布很廣,以江蘇、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東、江西、浙江、貴州、吉林、遼寧較多,這11省的漢族丁姓約占全國漢族丁姓人口的72%。丁姓不僅是漢族大姓,而且也是一些少數(shù)民族所使用的姓氏。除了上面述及者外,明朝賜元人丹珠爾姓丁名順;清代滿洲人有丁姓,世居遼陽;清代高麗人有丁姓,世居遼寧恩山;彝族尼質(zhì)氏,漢姓為;彝、瑤、回、傈僳、東鄉(xiāng)、土家、保安、蒙古、鄂倫春等民族也都有丁姓。作者:謝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