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大鼓書”是固始縣歷史較早的曲藝表現形式,也是豫南地區比較有特色的曲種之一,“固始大鼓書”是1952年固始縣曲藝協會成立后的定名。固始大鼓書已被列為固始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固始大鼓書以說唱為主,鼓書聲腔經過藝人們代代相承和加工錘煉,形成了有南口、北口、花口三種唱腔流派,其演唱風格對江淮流域等地的大鼓書影響很大。大鼓書具有一人一臺戲,自打自唱,小巧靈便,有說有唱等特點。主要道具一個鼓、一個竹制鼓架,一副木質簡板。說唱講究抑揚頓挫,行腔飄逸瀟灑,變化自如,吐詞醇正,表意貼切,表演注重人物內心刻畫,其演唱表演形式在豫南地區獨樹一幟。
固始大鼓書影響區域廣泛,除鄰縣潢川、光山、息縣、淮濱、商城外,還常活動在湖北的麻城、大悟、紅安與安徽的金寨、六安、霍邱、阜南等縣。固始大鼓書作為鼓曲藝術的主要曲種,不但藝人眾多,而且聽眾廣泛,深受人們喜愛,對傳承民間口頭文學,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活躍群眾文化生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廣泛的社會影響。
2015年,被列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