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詩畫般的河南省商城縣伏山鄉里羅城村,是一顆鑲嵌在深山里的璀璨明珠。開展美麗鄉村創建以來,養在深山人未識的里羅城村的美麗景色受到越來越多驢友的關注。
里羅城村有個小道場茶場。老板吳健見記者一行到來,高興地將大家迎進了茶坊。聞著剛采下并烘焙過的香氣四溢的信陽毛尖,手摸一把碧綠的茶葉,像是觸到茶農快樂的心情。吳健笑呵呵地說,他有100多畝茶園,雇了20多個采茶的,種信陽毛尖。5斤鮮茶炒一斤干茶,一年能產2000多斤干茶。像吳健這種靠山吃山的商城人在當地有不少。毛尖帶活了茶農,茶農也搞活了毛尖。商城如今已新增高標準茶園4.2萬畝、油茶基地3萬畝。商城還通過了河南大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2013年底,里羅城村入選全國首批美麗鄉村創建試點村,2014年,又榮獲“河南省文明村鎮”稱號。
綠色成為主色調
在商城走了9個村子,印象最深的是近二三年來蓋的新居。是不是為了美麗鄉村建設,舊居都要推倒重來?也不盡然。常務副縣長王建平說,我們是改舊建新并舉,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相結合,整治改造老村莊,規劃建設新社區。引導農民集中建房居住。
就是蓋新房,并不像以前想在哪兒蓋就在哪兒蓋,而是注重規劃。其中重要的一環是把整治違法占地、違規建設、違規開發經營地產的“三違”,列入美麗鄉村的重要內容。引導群眾不在沒有規劃的地方建房,不在公路沿線建房,不建沒有規劃的房子。一切堅持生態優先,規劃先行原則,尊重自然美,突出依山就勢,避免大挖大填。從而與國家級生態縣創建相結合,實施天藍、地綠、水清工程,構建優質高效的生態經濟體系,舒適宜居的城鄉環境體系,協調持續的資源保障體系。特色鮮明的生態旅游體系等四大體系。
商城這樣做,就是把守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生態發展理念。建一批生態工業型,生態農業型,生態旅游型專業鄉鎮和專業村,讓GDP中生態元素更多,讓綠色成為美麗鄉村的主色調,讓生態成為幸福商城的軟實力。
自然景物形成景觀
商城縣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合理利用地形,保持田園風光,體現鄉土氣息。走進每一個自然村,都有不同的風貌。有的用自然景物形成景觀,有的用植物造景與建筑空間相融,形成村莊特色與標志性風貌。有的則美化圍墻、綠籬等圍合構筑物和庭院出入口,達到村村各異、戶戶皆美景的效果。自然親切、神開宜人。
每一個村落都有自己的水體景觀。于是,整治疏通河道水系,改善水質環境;濱水河岸以生態河岸形式為主,濱水以親水型植物為主,豐富河岸景觀、綠化景觀。
搞好道路綠化、庭院綠化、村旁綠化、學校綠化。把綠化美化庭院環境與發展庭院經濟結合起來,引導農民栽種果樹和苗木花卉等經濟景觀林;主次干道兩側栽種常青樹,空地、村旁形成環村生態防護林,保護好原始生態自然景觀和古樹名木,突出復綠增綠。
“農家樂”帶來了財氣
商城縣委、縣政府認為,建設美麗鄉村就是建設全城的美麗大公園,打造如畫商城、養生福地這一旅游品牌也要依靠良好的生態環境。
在商城,全縣現已創建了20個各有特色旅游村。金剛臺鄉河口村有1000多人,守著金剛臺國家地質公園貓耳峰景區,青山綠水,瀑布清泉,負氧離子多,文化氣氛濃。這些年,吸引成千上萬的遠近游客。
河口村有一口明朝的老井,兩棵百年老樹。這兩樣文化積淀使老村的文化氣氛濃了不少。鄉副書記吳雪云原先是教師,她覺得河口村因文化遺存提升了不少知名度,F在人們旅游,除了看原生態,就想了解當地有特色的歷史文化。
美麗的田園風光,濃郁的鄉土風情,可口的美味佳肴,獨特的地方文化。融入旅游元素。
走到伏山鄉里羅城村靠河邊的一個農家樂,正趕上午飯。這個農家樂是當地人開的,場面很大,上下兩層,對面是小河流水,幽靜典雅。飯桌上的燉菜和米飯正冒著熱氣。這里的飲食習慣與河南的面食完全不同,因與湖北、安徽交界,所以飲食從南。由于環境好、菜品好,吸引了四面八方客。老板夸口:“我家的農家店一年能收十多萬元。”農家樂給農民帶來人氣,帶來財氣,帶來福氣。
發展農家游、民俗游、山水游,讓商城“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村在畫中,畫在村中,村村是景,村村如畫。”這樣,商城就成了一個美麗的大花園。
山歌高唱政策好
走進金剛臺鄉金剛臺村村口,遠遠聽到山歌聲,原來是一個叫張長芳的婦女在唱。見大家走近前來,她止住了歌聲。大伙就一個勁兒請她接著唱原生態。張長芳也不怯場,拉開嗓門大聲唱:“黨的政策連萬家,兩代會遇親家。好久沒見親人面,見面就把政策夸。改革開放變化大,三農政策暖人家。得實惠的是農民,農民負擔全免盡。種田還得補助金,群眾越干越精神!”
走訪一路,大家深有感觸。商城縣用景點的理念把村莊打造成美麗鄉村,不是一個景而是一道風景線。這道風景線,是全縣20個環境優美、產業突出、設施配套、鄉風文明的精品村,為全省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示范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