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學校從1911年建校至1952年解散的41年間,由于動亂多次遷址,但無論遷到哪里,都始終使用“雞公山美文學校”這個名稱。
據悉,在美國北部的明尼蘇達州生活著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是雞公山美文學校校友。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們,對于遙遠的雞公山,常常魂牽夢繞。
雞公山美文學校在香港解散后,檔案全部捐獻給耶魯大學圖書館。校友馬霞樂回憶,該校學生最少時僅6人,最多時100多人。在雞公山辦校25年中,培養學生逾千人,現在能記起姓名的就有378人。
馬鼎森的父親馬天生,就是美文學校的首批學生。12歲時,馬鼎森隨父母在雞公山度過一個難忘的暑假。后來,馬鼎森在明尼蘇達大學任教,曾多次返回雞公山。
2001年,他和姐姐成立了中美服務促進會,為雞公山美文學校校友及其后代訪問雞公山搭建了一座友誼的橋梁。
●遺存 遺憾
1938年,雞公山被日軍占領。抗戰勝利后,山上這些建筑已是滿目瘡痍,破壞嚴重。
新中國成立后,被占用的別墅群,至今保存尚好。有一些卻因年久失修,后來就廢棄了。
上世紀50年代初,美齡舞廳曾為湖北療養院、“五七”療養院所用。1982年重新修復后,于1985年作為景點對外開放。
坐落在月湖東畔的那幢德國別墅,含地下室兩層,紅瓦覆頂。當初,這是由德國最時美洋行駐漢口合股皮貨生意人所建,現在,這里成了雞公山管理區地稅分局辦公的地方。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雞公山老別墅遭到人為毀壞較為嚴重。剩下的,也風雨凋零,近乎無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