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 孫斌 姚偉 通訊員 華帥 文圖
引子
PREFACE
雞公山地處“義陽三關”(九里關、武勝關、平靖關),南襟全楚,北屏中原,素有“中州鎖鑰,楚豫咽喉”之稱。
1927年“四一二”大屠殺后,中國共產黨組建紅軍,開辟了革命根據地。1932年以前,鄂豫皖根據地是僅次于中央蘇區的全國第二大蘇區。這里的紅軍主力突圍西進川陜后,留在當地堅持斗爭的紅軍和游擊隊,在國民黨的圍剿下處境日益艱難。而雞公山,成了他們的“保護神”。
紅軍羅陂孝特委副書記何耀榜在其回憶錄《大別山上紅旗飄》里,回憶了他們粉碎國民黨軍隊清剿的過程。
1935年,紅二十五軍已撤出鄂豫皖蘇區,留下部分武裝重建紅二十八軍堅持游擊戰。鄂東北道委組成以徐誠基為書記,何耀榜、吳光陸為副書記的羅陂孝特委,率新組建的紅二十八軍羅山獨立團及特務一營、二營進行游擊戰。初夏,國民黨軍隊對雞公山地區展開“倒林燒山”,對紅軍進行清剿。鄂東北道委和羅陂孝特委被困在新縣卡房、仰天窩和羅山大、小雞籠山一帶,情況十分危急。何耀榜在雞公山何家沖召開緊急會議,決定趁蔣軍事顧問團到雞公山避暑之機,突破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