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至1938年間,駐武漢及長江流域的外國大商巨賈,在南崗建別墅76幢,作避暑之用。由于商人居多,1918年,有英國商人還在此建造了“華昌洋行”。
1937年和1938年,蔣介石、宋美齡夫婦兩次來雞公山避暑。當時,這里建有一個舞廳,由于宋美齡曾在此處跳舞,故稱“美齡舞廳”。
這是一幢一層建筑,墻壁用不規則的石頭筑成,紅瓦覆頂。舞廳面積雖然不大,但色調沉靜而浪漫。整座建筑,既莊重大方又風格西化。
美齡舞廳房后臨山,房前懸崖,四周為連為一體的封閉回廊。由于回廊周圍安裝有玻璃,采光極佳,因此這幢房子又被稱為“玻璃房”。站在回廊里,可觀云海,聽松濤,沐清風。
沿萬國廣場上行約50米,就是沙俄商人于1908年所建的俄式樓。此樓為弧形門窗,扇形走廊,獨具一格,房內設有壁爐,屋頂有煙囪,一派異國情調。
1946年1月,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來華調停國共沖突。宣化店談判后,馬歇爾擬赴雞公山一游,此別墅就是為他準備的下榻之處,后因故未能成行,但后人仍稱其為“馬歇爾樓”。
這里,與“美齡舞廳”一樣,也是一處雞公山對外開放的建筑。
●“志氣樓”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直系軍閥吳佩孚部第十四師師長靳云鶚,湖北督軍肖耀南,南陽鎮守使吳慶桐,袁世凱侄孫、國民黨新編第十二師師長袁英等人,也紛紛在此營造私宅。
其中,靳云鶚建于1921年的頤廬,鶴立雞群。
目睹鱗次櫛比的洋房別墅,看到外國人趾高氣揚的樣子,靳云鶚決定在雞公山上建筑頤廬,用來壓倒別國的建筑。1923年頤廬竣工時,北京及各地的軍閥發來賀電。后來,人們稱頤廬為“志氣樓”。
頤廬居于山巔,樓高20多米,四層,墻體用整齊的條石砌成。每層四周為回廊相連,廊柱之間為圓洞造型。在借鑒西方建筑精華的同時,保持了中國傳統的“方正端莊”建筑特色。
引人注目的是,樓頂的平臺之上有一幢色彩艷麗的鐘式塔亭。主樓與后邊的兩層裙樓相連,裙樓頂部也有一幢鐘式塔亭。
如今的頤廬沒有對外開放,大門緊閉,難以看到屋內的場景。
雞公山上有一幢紅娘寨,相傳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的義女紅娘子在此鎮守此寨而得名。如今,寨門猶在。
紅娘寨上并排矗立的兩幢別墅,因建筑風格和結構相同,故稱“姊妹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