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淮濱縣注重利用厚重歷史文化資源做活淮河文化文章,推動以姓氏文化、根親文化、故土鄉情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尋根文化研究工作,放大文化開發效應。并積極融入到小集鎮建設、旅游開發、招商引資等工作中,進一步提高了淮濱的社會知名度。
融入小集鎮建設。加強期思鎮“蔣姓”根親文化與小集鎮建設的有機結合,找準定位,切實把根親文化建設作為期思鎮區域性中心鄉鎮建設的重要內涵和抓手。先后聘請南京大學設計院、南京大學比特旅游策劃設計公司、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對蔣國古城、萬壽陵、蔣氏文化紀念館、蔣氏祖廟、蔣城遺址公園、方家湖度假村等一系列與蔣氏文化有關的項目進行嚴密論證、規劃、評審。一是在小集鎮建設節點、市政標識、人文景觀、街道社區、農民居住點、文化大院等凸顯地方特色的根親符號。以“蔣城大道”、“楚相大街”、“孫叔敖路”、“吳士元路”、“蔣伯齡路”等與期思鎮歷史相關的名字命名期思街道。二是著力打造新安村、街道等根親文化特色村、街道社區,搭建根親文化發展的有形載體,鞏固期思鎮“蔣姓祖地”的地位。逐步叫響“根親文化”品牌,把根親文化作為淮濱人民與蔣氏族人聯系的精神紐帶。三是加大對期思古文化、蔣氏根親文化的開發,積極吸引民間資本投入集鎮開發建設。縣委、縣政府投資40多萬元,修建期思蔣國古城門樓;籌資150 萬元,擴建了楚相大街、硬化了期思鎮區六條居民巷;籌資40萬元,在水產品市場新建了天棚街;籌資70萬元,在鎮東、鎮西各建一處文化健身廣場。通過打造,一個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根親文化名鎮已初見雛形。
融入旅游開發。該縣以歷史人文遺跡、遺址和淮水風光為依托,著力打造“蔣氏祖地”,發展尋根旅游經濟。把民間自覺活動變成政府主導和扶持下的文化活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投入。縣委、縣政府投資2000多萬元,修建了淮濱至期思鎮高等級公路;籌資160萬元,完成了蔣國故城至萬壽陵區的路面硬化;籌資 100萬元,完成了萬壽陵祭臺、祭祀廣場的硬化、綠化。同時加大對各種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由武漢蔣氏族人注冊成立的華夏蔣氏(期思)文化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已開始運作,借以整合全球蔣氏族人資金,用于蔣國遺址公園、蔣氏宗祠和旅游度假村的建設和開發。目前,累計投融資500多萬元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保護性開發和利用,初步形成了以淮南濕地風景區為亮點,以尋根文化、水鄉文化和濕地文化為主題的黃金旅游線路,全年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
融入招商引資。厚重歷史文化的宣揚,加快了淮濱招商引資步伐,各方投資商紛至沓來。其中投資180萬元的朱方圓養殖公司、投資100萬元的順通農機配件銷售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的華順工藝品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的長城鋼構公司、投資6000萬元的淮濱伊利達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已投產運行。此外,省市有關蔣氏領導對祖根地也格外傾情,在項目安排上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傾斜。各方力量的支持,有力地推動了淮濱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