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有別,水佳為淮;人言皆信,日升曰陽;信陽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8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在信陽生活的你,知道所在城市的名稱是怎么來的嗎?下面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美麗信陽各城市地名的由來。
信陽
春秋時期為申國,后被楚文王所滅。春朝屬于南陽群義陽鄉。曹魏時設置義陽郡。隋明大業初改為義州。北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開始改稱信陽。古文中信與申同,改稱信陽是認為這里為中國故地的緣故。元明清直到現在,信陽這個地名已經沿用1000多年。信陽撤地設市后,將原縣級信陽市改為師河區,原信陽縣改為平橋區。
羅山
春秋時期為申國地,高店鄉所在地還可能是江國故城。漢代改稱龜縣,北齊改為高安縣。隋朝開后十六年(596年)改稱羅山縣。由于縣南10里有小羅山(又名龍山),縣南百里又有大羅山,所以縣名改為羅山,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
潢川
春秋時期為黃國,公元前以8年被楚國所滅。秦屬九江郡,漢代分居汝南,江夏二郡管轄。曹魏始設戈陽郡,南北朝始設光州。此后,光州和戈陽兩名變換使用,一直延續了1600多年。辛亥革命后,才把光州改為今名潢川。由于該縣為春秋古黃國地,縣城又靠近潢河,所以取名潢川縣。
商城
春秋時期為吳國之雩婁,后被楚國所滅。隋初改稱煅城縣,因縣城北郊銦商故城。寧太祖建降初(960年),因避富宜弘欹諱,改名為商城縣。商城,就是因城,及因商故城的意思。縣名已經沿用1000多年。
光山
春秋時期為弦國,公遠前655年被楚國所滅。漢代設置西陽縣,南朝孝武帝時改名光城縣。公元937年又改為光山縣,距今約1600年。由于縣北80里有浮光山,所以縣名改稱光山。又因其地為春秋弦國故地,所以光山又有“弦山”之稱。宋代著名歷史人物司馬光,由于出生在光山縣城,所以取名為“光”。
息縣
春秋時期為息國,縣東北70里還有賴子國,公元前680年均被楚國所滅,改稱息縣。漢代設置新息縣。南北朝曾改為息州,此后州縣更迭,總離不開“息”字,說明息國的歷史影響之大,至今還流傳著許多息候和息夫人的故事。息縣縣名沿用的時間最長,約有2700多年歷史。
淮濱
縣城原為息縣烏龍集,解放后新建淮濱縣,取其液河之濱的意思。該縣土地包括原息縣,固始的一部分。其思鄉所在地是春秋蔣國故城,是著名的楚相孫叔傲的故鄉。
新縣
大部分土地原屬光山縣,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1932年9月,政府把光山南部以及湖北麻城和黃安兩縣一部分合起來,成立“經扶縣”(國民黨領劉峙,字經扶)。1947年12月23日,工農革命政府改“經扶縣”為新縣。取名新縣,一是因為縣地原名新集,二是因為革命斗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象征著人民和土地從此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