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信陽 >> 走進信陽 >> 印象信陽 >> 瀏覽信陽

豫地密碼·省直管縣之固始(一)

2014/3/7 11:36:35 點擊數: 【字體:


豫地密碼·省直管縣之固始(一)

制圖郭莉培

豫地密碼·省直管縣之固始(一)

固始華夏根親文化園大門

    □策劃文體新聞中心執行記者游曉鵬 文圖

    引子 綿綿春雨已經下了一個星期,卻收攬不住外出者的行色匆匆。

    “來兩張去溫州的票!”豫南小城固始,汽車站售票口前,背包客在人群中聳著肩膀揮舞鈔票。未出正月,這個全省外出務工人口最多的小城,年輕人已經走了多半。

    從字面看,固始以固為名,取有鞏固堅守之意,所謂。然而千百年來,恰是流動,構成了固始最知名而獨一無二的存在。

    固始位于河南省最東南部,北臨淮河,南依大別山,地處鄂豫皖三省連接帶,史上水路航運發達,一直為中原一帶戰略要地,也由此,成為歷代中原人渡淮之后向東南遷徙的必經之處。

    從西晉末年“八王之亂”第一批向南移民起,歷經唐初、唐末,總計4次大規模南遷,讓固始在福建發展史上打下深深烙印,“光州固始”四個字也作為祖居地,寫入閩、臺乃至東南亞華裔數以百計姓氏的世傳族譜。

    對于這些中原姓氏后裔來說,固始可能不是姓氏最早的本源,卻也是尋根過程中無法繞過的家鄉。也正因此,固始與山西大槐樹、福建石壁村等并居,被歷史地理學者列入“中國十大移民集散地”。

    而今,固始縣每年外出務工者有60萬之眾,居全縣總人口三分之一,規模為全省之首。流動,可謂已成固始的血液。固始之“始”字,無意間竟又映照著人口流動的起點。

    “寢丘之志”與孫叔敖

    固始如今是離省會鄭州最遠的直管縣,沒有之一。火車不能直達,大巴則要坐上7個小時,以省會的眼光考量,地處算得上偏僻,但歷史上,固始卻是兵家必爭之地。

    古書記載,西周時期,固始縣境是蓼、蔣、番等國地。春秋時期,楚滅此地諸國,于北部建期思縣,南部建雩婁邑。期思縣當時的面積很大,包括番國舊地潘鄉,潘鄉又名寢丘邑。

    如今,在固始縣城最繁華的蓼北路與古城路交叉口,仍存有東周時期的番國古城遺址,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城內曾發現多座楚墓,分內外兩城,外城周長13.5公里。不過,掩映在高樓與車流之中,如今能看見的只是兩處不大的土丘,為當時的土城墻,長滿了雜草與小樹,難覓古意。而蓼國故都,在固始縣東北存有蓼城崗遺址。

    春秋后期,楚、吳、越、秦等南北勢力在固始一帶的反復折沖,使得地名紛繁變化,也使當時最知名的幾種文化得以在此激蕩沉淀。上世紀70年代,固始縣境內不僅發現了番國古城遺址,還在遺址東南1.5公里的侯古堆發現了吳王夫差夫人(勾郚夫人)墓。

    吳國都城遠在蘇州,夫差夫人怎么會葬在這里?就是因為她隨夫差伐楚,但夫差攻取番地不久她就突然病死,就地埋葬。

    夫差夫人墓是近年才發現的,而在春秋戰國時期,與固始最有名的傳說是跟楚國名相孫叔敖有關的。孫是期思縣人,年少以斬殺雙頭蛇聞名,后來官居楚國令尹。如今還有個成語,叫“寢丘之志”,說孫叔敖功成名就,臨終時卻告誡其子,千萬不能接受楚王所封的肥美之地,要封只要瘠薄的寢丘,以保長久不失。后世便以與世無爭、知足知止之心為“寢丘之志”。

    在這個故事里,寢丘似乎成了沒人要的荒蠻之地。寢丘究竟在哪里仍存爭議,除了固始說,還有沈丘和安徽臨泉說。不過,孫叔敖留給現世的最重要遺產,是他所主持興建的我國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婁灌區,確實在固始。

    雩婁就在固始縣,今與固始相鄰的淮濱縣則存有期思鎮(曾歸固始轄)。固始縣境內史河、灌河、泉河交錯,匯入淮河,境內水田交錯,一派江南水鄉的秀美景色。當時,孫叔敖就是利用兩條引水渠,灌溉史河、泉河之間的土地,后世稱之為“百里不求天灌區”。這個工程比著名的都江堰工程還早300多年,與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堅固初始”與李通

    直至西漢,固始這兩個字,還沒有作為縣名來命名今天固始一帶。西漢時,此地又被分為寢、期思、蓼、陽泉、安豐、雩婁6縣。東漢開國后,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劉秀封李通為固始侯,縣名由寢改為固始。

    《漢書·地理志》記載:“汝南郡,高帝置,領縣三十七,有期思、寢。”東漢學者、老家就在汝南郡的應劭對“寢”的注解為:“孫叔敖子所邑之寢丘是也,世祖更名固始。”

    固始縣現存最早的縣志——明嘉靖《固始縣志》,記載了這次重要的更名:“史記正義曰,孫叔敖以寢丘土寢薄取為封邑,李通慕叔敖受邑,光武嘉之,改名固始。”

    李通是南陽人,劉秀麾下功勞最大的“云臺二十八將”之一,家族世代經商,很有錢。李通和父親李守都曾在王莽手下做官,王莽末年,李通曾聽父說起,坊間有預言“劉氏復興,李氏為輔”,便辭職回家,后來果真輔佐劉秀,為東漢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深得光武帝的恩寵。

    李通為人低調,但歷任大司農、前將軍、大司空等職,封爵固始侯,還娶了光武帝的妹妹。

    如今在固始,老少談起縣名由來,都知道與這位李通有關。但寢縣因何更名固始呢?明嘉靖《固始縣志》后面還有一句話:“臣按:縣名昉此,豈因通與帝首事,欲其堅固初始歟?”

    換今天的話,就是說,取這個縣名,應該是因為李通輔佐光武帝起事,光武帝想讓他堅守初始之志吧!

    這被認為是如今固始以“欲善其終,必固其始”為縣名的依據。查閱資料,“固始”二字來源,還有“欲善其終,先固其始”、“堅固必先通始”、“固久之固,當自此始”等說法,均由李通封固始侯演繹而來,還有說系光武帝臨別贈言的,真偽卻已不可考。

    在今天固始縣根親文化園,入口處的牌坊兩側就能看到“欲善其終,必固其始”這八個大字,其于如今固始,已具有地標性意義。(本文感謝固始縣劉倩、楊明幫助)

    從字形結構來看,“固始”二字都是形聲字。“固”字最早出現于戰國時期,從古至今,該字字形變化不大,均從囗(wei)古聲。只用為偏旁的“囗”,是一塊圍起來的地方之象形。從囗,表明“固”字的意義大概跟區域或界圍有關,或認為其本義是指地勢險要之地。《說文》:“固,四塞也。”徐鍇《系傳》:“《周禮》曰:‘負固不服。’守天下之要塞也。”從這個意義上引申,“固”又有堅固、固定、安定、堅決、固執等意義。“始”字,最早出現于西周金文中,從女,厶(“以”的本字,音yi)聲。或在聲旁下部追加“口”作“臺(yi)”。漢字字形結構有時左右無別或上下無別,這點在“始”字字形結構上表現十分明顯。小篆之前,“始”字聲旁或在左邊、或在上邊。小篆時,字形就固定為聲旁在右邊了,即左形右聲,一直沿用至今。據《說文》,“始”字本義可能是指“女之初”。“其始播百谷”(《詩經·豳風·七月》)中的“始”指當初、開始,或用其引申義。而有些西周金文中的“始”應該讀為姓氏之“姒”,如“孟始作寶鬲”(《孟始鬲》)。姒氏,伯鯀之姓。

    解說專家解說專家:

    齊航福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文學博士古文字學專家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4-03-07)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