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能可貴的是,姜明版“春天的故事”中,主旋律除了對“百年老店”的追求外,更多的是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擔當,心懷感恩,創業天明19年,持續參與慈善公益事業,捐贈累計1.01億元,2011年,榮登福布斯中國慈善榜河南首位。
2010年8月29日,姜明代表天明集團捐贈5000萬元支持河南教育事業后,被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稱為“俠商 義商”。
□東方今報特派北京記者 奚春山 特約通訊員 于宙 楊永/文 東方今報記者 吉鵬/圖
【俠氣姜明】
不破不立的行走方式
作為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河南商會的會長,出身農家的姜明將以自己的議案“給力”中原。
2月18日,姜明告訴東方今報記者,盧書記提出的“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符合河南實情、符合中央要求,得到了河南干部群眾的一致擁護和支持,為河南振興找到了一條嶄新的路子,為中部崛起闖出了一條希望的路子,為中國“農業 農村 農民”三農問題的解決探索了一條光明的路子!
“兩會期間,我會圍繞‘三化’協調發展進行議案和建議,希望進一步引起中央和國務院的重視,關注河南、支持河南。”姜明說。
回顧自己的創業歷程,姜明稱,感謝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20年前,南巡講話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古老的中原大地也掀起了一輪創業熱潮。
在這一輪激蕩大潮的沖擊下,河南省直機關公務員姜明也給自己的人生畫了一個圓:辭職創業,創辦天明廣告,并提出了“打造百年老字號”的目標!
姜明的這個人生抉擇,當時在省直機關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當時的姜明年輕,在單位有很好的人緣,大家都很喜歡他。“當年在省體委,姜明每天提前15分鐘到辦公室,總是第一個開門,總是早早地為同事們打好水、拖好地、擦好桌子,泡上一杯早茶。……他要是有一天請假了,同事們還真想他。” 一位與姜明有多年之交的朋友說。
聽說姜明要辭職,領導、同事都勸他:“鐵飯碗,多安穩,想賺錢,可以辦個停薪留職,將來失敗了還可以回機關過安穩日子嗎?……”
知道大家都是為自己好,但喜歡“急中生智、逼中成事”的姜明,沒有給自己留后路,毅然辭去公職,投身商海。
自此,姜明也開始了他的俠義之旅。
1993年6月,在鄭州緯一路租了兩間門面房,天明廣告公司成立,當時,僅鄭州市內,就已經有200多家廣告公司,實力、地位都是天明無法企及的。一位同行不屑地對姜明說:“你們只能接一些我們挑剩下的活!”
姜明卻定下了“用三年時間躋身河南廣告業三強”的目標。結果,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天明公司就躍居河南廣告行業頭把交椅。
天明的成功來源于不斷推陳出新的創意。開業不久,在姜明的策劃下,鄭州大街小巷兩旁的樹一夜之間都穿上了 “花裙子”。這就是開創廣告業先河,在當時引起大家關注和熱議的“樹桶廣告”。這一創意,成為廣告教學的鮮活案例。
“敢想實干 創新會干”,也由此凝練成了天明人的拼搏精神。
【仁者姜明】
心懷大愛的感恩與回報
慈善公益,對于很多人或企業來說,有可能是一次愛心的表達,一次希望的傳遞,一次攜手的幫扶;而對于姜明來說,慈善公益,已沉淀成了一種理念的堅守、一種長久的駐留、一種持續的關注!
姜明始終認為天明的發展得益于這個好時代,得益于黨和政府的關心,得益于河南這方熱土……創辦天明集團后,姜明的人生觀就成為天明的價值觀。天明始終牢記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公民責任,“奉獻愛心 回饋社會 慈善公益 救災扶貧”是天明人的核心價值觀。
走近天明,找尋天明慈善足跡:從天明號公交車、天明林、天明路,到思源天明中心小學、思源天明新農村建設、天明獎學金、河南天慈公益基金會……天明發展的每一步都未曾忘記回饋社會。創業至今,幾乎每年天明集團都有公益善舉,持續參與慈善公益事業,捐贈累計1.01億元。
去年11月底,名聞首都的河南籍北京好人李高峰,在接受東方今報專訪時,談起自己的“座駕”七座五菱榮光小客車說,要感謝北京河南商會會長姜明。
2010年3月4日,正在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姜明,聽說了李高峰的事跡,得知缺一輛車,第二天,就給李高峰送去了一輛五菱榮光小客車。李高峰緊緊握住姜明的手,激動地說:“有家鄉人支持,我們不孤單……”
“有了七座五菱榮光小客車,李高峰的困難得到了幫助,但是還有很多像李高峰這樣的人,可能還有很多我們沒有關注到的困難”。為了幫助更多像李高峰這樣的人,姜明又捐款200萬元發起成立了“北京河南務工基金會”。
在企業的經營中,姜明認為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因此他對所有的員工都有一種責任感。成立天明人才基金會,撥出專款設立了“員工救濟金”,員工遇到困難可以向公司申請救濟,從而一解員工之急。
令員工們感到溫暖的是,天明創業至今,從不拖欠一秒鐘應付給金融機構的每一分錢,一次也沒有拖欠過天明員工的每一分錢,每逢節假日,都提前發工資。天明集團也連續幾年被評為最佳雇主企業。
【責任姜明】
重做重行的立事風格
2007年4月15日,北京河南商會成立,108家豫籍企業成為首批會員,涉及地產、建筑、教育、文化、經貿、科技、傳媒等20多個行業。姜明當選為首任會長。
姜明說,能夠當選商會會長,是各位豫商對自己的信任,自己要牢記被人信任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責任,要為在京的河南人多做些實事,以事業為基礎,以鄉情做紐帶,為豫商搭一個好平臺,更好地發揮豫商力量。
3月3日,是在京130萬中原兒女的“節日”。每年的這一天,省委書記都要到北京看望在京河南人,并與大家座談,這已成為河南省委的一項制度安排,而這來自姜明的一次提議。
2011年,3月2日,30名在京河南籍人士與盧展工書記做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其間,作為北京河南商會會長的姜明向盧書記建議,每年兩會期間(3月2日),都能召開河南在京務工人員座談會。在京河南人非常期待每年能有這樣的平臺,希望得到領導的接見、鼓勵、鞭策。
姜明很感慨地說:“盧書記不僅愛民,注重民生事業,還愛商、重商、惜商,這讓我們這些豫商真的很感動。”
【仗義姜明】 把分享當成一種快樂
在做好企業的同時,姜明積極履行社會職責,在擔任全國人大代表期間,提出了《立法促進公民文明素質教育》等熱點議案,受到時任河南省委書記李克強、河南省長李成玉的肯定。
2010年8月份,在捐贈5000萬元支持河南教育事業的儀式上,盧展工書記笑著對姜明說:“你真是河南俠商、義商的代表啊……”
其實,姜明的俠義,也得益于幼時良好的家庭熏陶。
姜明出生于大別山區的河南省固始縣。幼時家貧,奶奶很疼他,有時會給他買糖吃。當姜明手里有兩顆糖時,會把自己的糖分給小朋友一顆,奶奶知道他后,又會獎勵給他更多的糖果。
回想起創辦天明19年,以及自己走過的路,姜明最大的感受就是“吃苦是福”。
2000年,姜明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讀EMBA的時候,要選班長,姜明因為年輕、資歷淺沒有參選,結果被同學提名并全票當選為班長。在當選為班長的就職典禮上,姜明一把拿出10萬元做班費。談及此事,姜明說,“當領導就要能吃虧 能吃苦”。
【智慧姜明】 沉潛隱忍胸懷系百年
都說隔行如隔山,每個行業都得有自己的“金剛鉆”。創業19年,姜明涉足的行業很廣,廣告、地產、物業、投資,將來有可能還會涉足文化產業……
為什么天明的每一次轉型都能夠平衡得很好,其中的奧秘是什么?
姜明說:“沒有什么捷徑,因為心懷百年天明的愿景,所以自己不敢懈怠,只有不停地學習,才能與天明人一起追求美好的明天和幸福的生活!”
創業之初,就提出“打造百年老字號”的天明集團,在姜明的帶領下,從原來的廣告,到地產,到投資,到現在的酒店、園林、物業……用姜明的話來說“天明一直行走在創業的路上”。
據了解,目前天明集團正在積極籌備,計劃出資5億元,作為十大股東之一,參股由中央民建發起的建華銀行。
在姜明看來“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企業,可能會取得階段性的成功,但不可能做長久。有了好的文化,產業只是一個選擇問題。可以說文化是‘根基’的問題,人力資源、財務是‘墻’的問題,其他產業是‘屋頂’的問題,只有把根基打好,樓才會蓋得更高!”
■ 記者手記
分享 讓他的人生豐盈靈動
從縣城固始到省會鄭州,再到首都北京。既非官二代,亦非富二代的河南人姜明,用20年的精彩人生,為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精神,做了生動、形象的現實演繹。
幼年時的兩顆糖果,如果分給小伙伴一顆,一定會獲得更多的糖果回報,這樣具體的人生教育課,讓姜明領略了分享的藝術。
在與社會分享自己創造的財富時,姜明的人生也日漸豐盈。
把慷慨的慈善者放在優秀的企業家前邊,“先善后富”的姜明,為后來的創業者,上了一堂生動的人生課,成功的事業、豐盈的人生、離不開分享的藝術。
■ 人物檔案
姜明,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天明集團創始人,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九屆、十屆全國青聯常委,北京河南企業商會會長。
2011年,當選“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先進個人”、“福布斯中國慈善榜”(河南首位)“河南十大慈善人物”;2001年,在布魯塞爾歐盟議會大廈榮獲“世界優秀青年企業家大獎”,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中國人。
■ 點評
一位未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年輕人,19年累計捐款一億多元,以福布斯慈善榜河南榜首的地位笑傲群雄。姜明版“春天的故事”,體現了中原企業家群體義字當頭,富而有德的博大情懷。
——點評人高保群: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河南省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主任。
在與社會分享自己創造的財富時,姜明的人生也日漸豐盈
天明集團的榮譽墻(原標題:《河南人在北京》系列報道 豫商姜明20年的俠義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