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周口 >> 歷史傳說 >> 古老傳說 >> 瀏覽周口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擔經挑的傳說

2013/6/25 9:41:55 點擊數: 【字體:

   
擔經挑的傳說
 
    “擔經挑”又稱“擔花籃”,每班四個老齋公(老太太)。三人表演,一人打經板(竹制),在經板聲中以說明形式為表演者伴奏。三副經挑中六種花籃,花藍竹制精巧,有龍、虹、獅子、虎、寶瓶等式樣。
 
    舞者全身飾黑色服裝。偏大襟上衣,大腰褲均鑲彩邊,黑鞋銹花,黑頭紗長約五尺,下綴二寸長穗。
 
    舞姿變化大致有三。一是“剪子股”:一人打經板,三人表演以“十”字路線為中心,對面穿叉,走成剪子股路線;二是“鐵索鏈”:一人走這種路線,二人走另條路線,像擰麻花一樣多次相迭;三是“蛇脫皮”:一人在前,三人(包括打經板者)朝一個方向沿履而舞,然后,每二人從中交叉而過,象蛇委蛇而行一樣。這三種隊形有一個共同特點:即舞蹈者走到中間定要靠背而過,身后的黑紗長尾碰繞在一起。
 
    擔經挑的基本舞腳距較小,約半肢距,走起來跟戲曲動作中的“啐步”相仿,三人表演時沿履而舞。
 
    舞者多為五十至八十歲的老齋公(當地對年長婦女的尊稱),每年太昊陵會期便由會首(女巫男覡擔任)帶領在陵園聚會。他們把經挑視為圣物,恭恭敬敬地將其合在一起,然后一人雙手合十舉起,雙膝跪地,有的手捧香樓一齊喁喁而語念經文。焚表進香完畢,再到統天殿,女媧觀,伏羲陵前表演擔經挑舞。
 
    舞者多為淮陽人。全縣20多個鄉鎮中,14個鄉鎮都有舞者,臨近如太康縣、商水縣、周口市、項城、鄣城縣、西華縣亦有。傳說擔經挑意在敬老母娘(女媧)。舞時兩臂平伸,手半握經挑兩頭以示孝敬。擔經挑傳女不傳男,它是遠古埋藏“龍花會”流傳下來的。龍花指伏羲女媧,伏羲為大龍,女媧為小龍;花,指以擔花籃的形式起的祭祖活動。
 
    擔經挑既是頌揚伏羲、女媧繁衍人類等功績的祭祖形式,也是求子還愿的一種形式。如果求子成功,要請三年擔花籃還愿。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下一條:老君臺的傳說上一條:子孫窯的傳說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