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蓍草園
太昊陵后有蓍草園,墻高九尺,方廣八十步。蓍草:菊科植物,別稱“鋸齒草”、“蚰蜒草”。多年生直立草本。葉互生,長線狀披針形,篦狀羽裂,裂片邊緣有銳鋸齒。頭狀花序多數密集于枝頂成復傘房花叢,夏秋間開白色花。……用分根或種子繁殖。蓍草供藥用,可治風濕疼痛和毒蛇咬傷。莖、葉含芳香油,可作調香原料。
相傳,蓍草有先見先知之神妙。太昊伏羲氏曾用蓍“拈草卜卦,探兇尋吉”。后傳至后世,許多算命先生總是手拈蓍草,掐掐算算,以顯示自己的神機妙算。其實算命先生又總是以蓍草為幌,念念有詞,其實算卦都是用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凡事尋求一個大的概率,一個模糊時間,正象這蓍草之節,蓍草之葉,都有草之本性,談之人信也!
蓍草可以供藥用,作為香料,而且有一定觀賞價值,它比一般的草長,芳草萋萋,郁郁蔥蔥,再加上人們賦予它的文化內涵,所以人們喜愛觀賞。太昊陵蓍草園也謂之“蓍草春榮”,被列為淮陽八景之一。
蓍草為稀有植物,全國僅有兩處能生長此草,移裁別處終裁不活。一為太昊伏羲陵了,再就是山東曲阜。太昊陵是人類始祖太昊伏羲氏長眠之地,曲阜是孔子的故里和墓地,兩者都是“圣人”之地,而古之認為,只有圣人可以先知天下,庶民啟有此慧。就連圣人之壽命也作為人們的壽命,“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已去。” 其來源也正是圣人才活到此,凡人怎能超過圣人的壽命呢?
古往今來都把“蓍草”譽為信物。因第三處皆偏無,歷代帝王每年春秋派大員來太昊伏羲陵祭拜時,返京都要取回一束“蓍草”,以證其真之行程。
正因為蓍草的這些神靈,古往今天人們喜愛對之吟詩作賦:
晴日春郊暢暖煙,羲陵蓍草正芊芊;
條柔秀拙得宵雨,根老靈盤太古年。
一畫鴻濛開道脈,千秋精蘊渲心傳;
由來神物殊凡卉,奕葉榮敷二月天。
------(清.雷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