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政府讓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行集體授受的同時,還要考慮非遺的知識產權即原創權。政府應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積極倡導和實行者,讓保護工作落到實處。任何一種民間主體的活動都離不開民間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非遺保護中,學界應該針對傳承主體的精神世界和影響主體的民俗事象進行理論探究。
布老虎及相關風俗作為中國古老“虎圖騰”崇拜的遺存,至今在中國北方農村仍有廣泛表現。通過對山東、山西、河南三省進行田野調查,我們發現一些地方的文化館平時并不重視對一些瀕危文化的考察和保護,許多民間藝人是在學者深入民間后被發現,然后才被當地政府所認可的。
各地布老虎文化保護狀況也有差異。經濟水平較高的地區,布老虎遺存的市場化程度偏高,破壞程度也大;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布老虎傳統保護較好,破壞程度低。布老虎工藝產業化發展的加工和制作主要來自欠發達地區,如臨沂一帶,而組織銷售和市場化運作則在發達地區,如濰坊和膠州。
會展經濟帶動了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以濰坊為例,其布老虎專業村是隨著強大的旅游市場發展起來的。旅游市場越發達,客戶的購買力就越強,布老虎的銷量就越大。膠州地區布老虎制作和銷售不成氣候,主要原因是當地沒有可以帶動整個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品牌會展業。
布老虎文化的消亡
如果我們意識不到民間文化的價值,不能準確感受其賴以傳承的民俗環境和民俗文化內涵,不能對民間文化的生存空間加以足夠的關注,那么保護也會流于形式。
據山西省右玉縣原政協主席王德功介紹,右玉布老虎和當地滿族民間的爬娃娃造型有一定的關系。據了解,當地過去縫布老虎主要是送給孩子,或放在柜頂、炕上以辟邪。現在的右玉縣,基本沒有人做布老虎,遺留下的器物也消失了。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市史志辦公室主任常宏武介紹,此前“巧手”們制作布老虎都是自己用,不送人。潞城市文化館館長曹光濤認為,手工制作的經濟效益嚴重低于機器制作,許多布老虎的原產地只有少數老年人還掌握這一制作手藝。
布老虎文化消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的村落格局和生活空間發生改變,少了傳統文化的背景和民俗生活的浸潤,布老虎文化便面臨著消亡的命運。
淮陽布老虎的生機
在各地布老虎面臨瀕危的時候,河南淮陽地區的布老虎仍舊延續著上百年的生命力,并和當地的泥泥狗玩具一樣,成為淮陽當地旅游文化的標志,兩者都是民間圖騰崇拜的產物。民間自古流傳著很多關于淮陽布老虎的傳說,大多與人祖伏羲及女媧有關。當地人深信老虎是伏羲和女媧的化身,認為伏羲老祖會保佑小孩,帶來家庭的和美太平,而且深信在每年農歷二月二朝祖廟會上買到的淮陽布老虎是最靈驗的。這一習俗流傳下來沒有中斷,主要依托于有著百年歷史的人祖廟會。每年廟會的持續時間都長達一個月,其間來自全國各地的香客多達幾十萬人次。
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淮陽廟會上的布老虎造型最為簡單、做工也最為粗糙。淮陽布老虎價格低廉,依據大小,售價為5元、8元、10元、20元、30元不等。與傳統工藝相比,淮陽布老虎造型單一、制作簡單。這些藝術造型不變、工藝逐漸簡化的布老虎,非但沒受到市場沖擊,而且生存得非常好,除了當地廟會文化的延續給淮陽布老虎文化找到了出路外,筆者認為更為重要的是布老虎文化賴以生存的民俗土壤沒有改變。當地人崇信伏羲,由此廟會上的布老虎就同樣受到了追捧。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地政府的參與和支持。一個廟會如果單靠民間的力量,是很容易受到外界沖擊的。淮陽地方政府非常重視文化建設,充分意識到伏羲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價值,因此根據民間習俗和歷史沿革,對本來并不起眼的人祖廟會予以支持,政府工作和當地文化保護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政府部門還親自招商引資,文化的附加值得到了充分彰顯。有了政府的支持和商家的投入,熱鬧的廟會引發了民眾對回歸傳統的熱情,藝人們也紛紛加入到布老虎制作的行列中。
政府作為非物質文化第一責任人的角色,已經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得到了進一步確認。政府在引導民間藝人在走出傳統傳承方式,讓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行集體授受的同時,還要考慮非遺的知識產權即原創權。政府應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積極倡導和實行者,讓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任何一種民間主體的活動都離不開民間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非遺保護中,學界應該針對傳承主體的精神世界和影響主體的民俗事象進行理論探究。(作者單位: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作者:馬知遙【原標題:布老虎文化保護須借力傳統文化與民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