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周口 >> 周口風情 >> 民間習俗 >> 瀏覽周口
精彩推薦
  • 民間習俗-還童子

    還童子

    女子不生育,祈于人祖,喜得貴子后,待滿12歲,要舉行“還..[詳細]
  • 民間習俗-拴娃娃

    拴娃娃

    太昊陵內有女媧觀,觀內有泥娃娃,俗稱“娃娃殿”。求嗣..[詳細]
  • 民間習俗-子孫窯

    子孫窯

    在淮陽太昊陵廟的顯仁殿東北角青石臺基上,有一圓孔,游..[詳細]
熱點關注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擔經挑

2013/9/16 9:59:10 點擊數: 【字體:

擔經挑
   
    太昊陵廟會的朝拜禮儀很是多樣。有各種藝班的演出,馬戲、梆子戲、電影、龍燈等。“擔經挑”(又稱“擔花籃”)是必不可少的,這種原始巫舞的保留也反映了歷代人民對伏羲朝拜謳歌的延續。
  
    在淮陽人祖廟會上,時常有三五成群的婦女擔著花籃在統天殿前或陵墓前唱耍,群眾稱其為“擔花籃”。據民國二十三年(1935年)出版的《太昊陵廟會概況》記載:“三五個婦女,在大殿前,隨唱隨作各種走式,從外表看是巫婆唱耍,其實就其本身說來,純粹是一種娛神的動作。她們走動的形式,正形成一個’8’字形,飛奔跑動,飄飄欲仙……”據考證,這流行于太昊陵進香會上的擔經挑是“原始社會以舞祭媒保留下來的一種遺俗”,集祭祖、娛神、求子為一體,是淮陽獨有的“祭祀太昊伏羲氏的巫舞”。

    “擔花籃”又稱擔經挑,每班四個老齋公(老太太)。三人表演,一人打經板(竹制),在經板聲中以說明形式為表演者伴奏。三副經挑中六種花籃,花籃竹制精巧,有龍、虹、獅子、虎、寶瓶等式樣。舞者全身飾黑色服裝。偏大襟上衣,大腰褲均鑲彩邊,扎裹腿,繡花黑鞋,黑頭紗長約五尺,下綴二寸長穗。擔經挑表演者身段靈活,舞步輕盈,舞者頭上的黑紗相互絞纏,卻又自然分解。舞姿態變化有三:一是“剪子股”。一人在前,兩人隨后穿叉而過時,要背靠背,使背后下垂的黑紗相互交合,象征伏羲女媧的交尾狀。其形狀與東漢武梁祠石像之一圖相似。二是“鐵索鏈”:一人走這條路線,兩人走另條路線時像擰麻花似多次重迭在一起,其形狀與隋高昌亞洲腹地考古記圖相仿;三是“履跡步”(源于華胥氏履巨人跡而生伏羲)。一人在前,三人朝一個方向沿履而舞,節奏慢時,步履象蛇在蠕動,節奏快時,又像蛟龍在盤旋,相互追逐,表現了伏羲、女媧人面蛇身的形象。

    擔經挑主要活動在太昊陵廟會期間。舞者把經挑當作圣物,擔至伏羲陵前,屈膝下跪,雙手不起,虔心祈禱輕吟經文,焚表進香后在伏羲陵前翩翩起舞,至汗流浹背不言其累,以表心虔意誠。擔花籃唱詞也大多與伏羲女媧繁衍人類有關。如:老盤瓠安天下人煙稱少,沒有天沒有地哪有人倫。東南山有一個洪鈞老祖,西南山有一個混天老人。上天神只知道日月星辰,下天神只知道五谷苗根。有了天有了地沒有人煙,上天神留下人祖兄妹二人。他兄妹下凡來萬古流傳,眼看著一場大禍就要來臨。多虧著白龜仙苦難相救,無奈何昆侖山滾磨成親。日月長生了兒女百對,普天下咱都是龍的子孫。天下人咱都是一母所養,論三綱論五常咱哪有遠人!擔花籃服飾一身黑,也是生殖崇拜的一種遺俗。古人稱黑為母陰,象征生殖力。傳說伏羲是由黑暗所孕生。湖北神農架發現長篇漢族創世史詩《黑暗傳》亦說伏羲、女媧就孕育在黑暗之中,黑為之源。《禮記·祭弓》中說,“夏代氏尚黑”。商人的習俗是“仲春玄鳥至,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在每年仲春燕子飛來的時候,人們就到始祖宗廟祀先祖,祈禱萬物的生殖繁衍。說明古時有尚黑遺俗,且與生殖崇拜有密切關系。

    幾千年來,擔經挑一直在淮陽流行,與淮陽樂舞淵源流長的歷史有關。相傳,早在6000年前,定都宛丘的伏羲氏就發明了樂器(如琴、瑟、塤、笙),創作有《網罟》和《扶徠》之歌。而后,定都于陳的炎帝神農氏也發明樂器,制定12樂律。西周時,宛丘巫舞更是極度盛行!兜乩碇尽罚“婦人大姬尊貴,好祭祀,用史巫。“《漢書·匡衡傳》:”陳夫人好巫而民淫祀。胡公夫人武王之女。大姬無子,好祭神鬼,鼓舞而祀,坎其擊鼓為證。“說明在春秋戰國或更前,陳地歌舞已極為隆盛,僅收錄在《詩經》中的民歌就達十首,散逸的就更多,成為陳人好歌舞的佐證。陳人在太昊之墟宛丘祭祖娛神求子,甚至出現了以巫舞為職業的舞女,她們在鼓與缶的擊節聲中,且歌且舞在古宛丘上下以及道路上,證明當時的宛丘已成了古代巫舞場。
 
    擔花籃還是求子還愿的一種形式。誰家沒兒子就通過擔花籃向伏羲女媧要兒子,如果來年得了兒子,便請三年擔花籃以還夙愿,可見擔花籃與宛丘巫舞同出一源。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下一條:婚俗上一條:周口端午節習俗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