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錚(1925—2006),女,祖籍河南項城,生于河南開封,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曲藝教育家、國家一級演員、“趙派”河南墜子創始人。河南省政協第一、六屆委員,民盟河南省委七屆委員,民盟河南省文藝界支部主任委員、民盟河南省婦女委員會第六、七、八屆主任,第四屆全國文代會代表,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河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河南墜子藝術委員會名譽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
趙錚解放前任小學教師。1951年畢業于河南省立開封藝術學校戲劇專修科并留校工作。她長于河南墜子演唱、編導、教學,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繼承傳統,銳意革新,極大地豐富了河南墜子的音樂表現力,創作曲目百余段。1956年成名作《摘棉花》參加首屆全國音樂周獲得成功,其后各個時期均有佳作問世。20世紀80年代初白手起家,創辦了河南省戲曲學校曲藝班,首開北方曲藝系統教育之先河,為河南培養了一大批曲藝優秀人才。198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職稱。2006年獲得“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
趙錚先生一生共創作曲目百余段,代表作有《摘棉花》、《晴雯撕扇》、《雙槍老太婆劫刑車》、《岳母刺字》等,在河南墜子發展史上樹起了一座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