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周口 >> 傳統文藝 >> 文藝學術專欄 >> 瀏覽周口

“道情”考釋(3)

2013/12/18 10:48:01 點擊數: 【字體:

咱。”明確標示唱“道情”的目的是警醒世人。散曲《醉太平》這樣唱道:“休信道堯舜和桀紂,則不如郝王孫譚馬丘劉。他們是文中子門徒,亢倉子志友,傳言為吏道張平叔,偃月的劉行首,則不如闡全真王師祖,道不如打回頭馬半州。”(《自然集》)把堯舜說成是文中子門徒,把全真教的郝王孫譚馬丘劉看得比歷代統治者更重要,亦是全真教徒超脫凡塵的明示了。

    《張三豐全集》中收有《道情歌》一篇,《五更道情》六體凡三十七首,《九更道情》九首,《嘆出家道情》七首,《天邊月道情》九首,《一掃光道情》十二首,《無根樹道情》二十四首,《四時道情》四首,《青羊宮留題道情四首》。其立意主要是看破世路云泥,打破生死機關,無煩、無惱、無憂無慮,使自己進入空靈的境界而得道成仙。他在《五更道情》其四中說:“虛白堂前拴意馬,無影樹下鎖心猿。”這里,“意馬”、“心猿”都是有所指的,是世俗心的象征,世俗欲望太重,便不能擺脫所謂的“生死輪回”。

    “道情”在明清兩代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14)這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道情”逐漸脫離宋元以來的宗教氣息而走向世俗情態。《清稗類鈔》曰:“道情,樂歌詞之類,亦謂之‘黃冠體’。蓋本道士所歌,為離塵絕俗之語者。今俚俗之鼓兒詞,亦謂之‘唱道情’。江浙河南多有之,以男子為多。而鄭州則婦女唱之者,每在茶室,手扶鐵板,口中喃喃然。”在民間如此受到歡迎,這就為“道情”獲得更大的演唱空間和更強的藝術生命力。清初“道情”作者徐靈胎的一段話也可為此時期的“道情”的民間化作反面證據:“(道情)……乃曲體之至高至妙者也。迨今久其傳,僅存時俗所唱之《耍孩兒》、《清江引》數曲,卑靡庸濁,全無超出塵世之響,其聲竟不可尋矣。”二是韻式逐漸定型為七字為主的結構形式(此是就主導傾向而言,當時也存在著大量的三字句、六字句、十字句等);三是出現了“道情敘事體”——《莊子嘆骷髏》、《雪擁藍關》等,同時“道情歌詞”也逐漸吸收民間的樂曲、樂調,并結合舞臺表演從而向道情劇轉化;四是明清文人的“道情”擬作明顯增加,數量和質量均有所提高。如王夫之晚年就曾作過《愚鼓詞》二十七首(即漁鼓詞),自言“曉風殘月,一板一槌,亦自使逍遙自在。”抒發其遁世避俗之愿望。

    從“道情”的韻式上看,這時期的“道情”已基本形成了以七言為主的結構形式。前此的“道情詞”,五、七言形式不拘,此時的“道情”,基本上是以七言為主,穿插三言、六言、九言、十言句而成。這在徐靈胎、鄭板橋和莊子嘆骷髏等道情詞、道情敘事文中可得比較分明。

    清代的道情以金農、徐靈胎和鄭板橋的為突出,其中“金農所作,已離開道情本質很遠……徐大椿所作,以教訓為主,也還近之。”尤其是板橋的《道情十首》,“最得其意”,(15)流布傳唱最廣,魯迅先生曾于《三閑集·怎么寫》一文中說:“《板橋家書》我也不喜歡看,不如讀他的《道情》。”其序曰:

    ……我如今也譜得《道情》十首,無非喚醒癡聾,銷除煩惱。每到山青水綠之處,聊以自遣自歌。若遇爭名奪利之場,正好覺人覺世。這也是風流事業,措大生溽,不免將來請教諸公,以當一笑。

     其中以《老漁翁》為有名:

    老漁翁,一釣竿,靠山涯,傍水灣,扁舟來往無牽絆。沙鷗點點輕波遠,荻港蕭蕭白晝寒,高歌一曲斜陽晚。一霎時波搖金影,驀抬頭月上東山。

    “世情看得涼淡無聊之至,而以個人的享樂為主,所謂貧樂道,無榮無辱,便是其宗旨。”鄭板橋以散淡的情懷,超脫于市俗功名利祿之上,達到無羈無絆,無榮無辱的超然境界,表現出對功利主義,對仕途經濟的淡漠與鄙視,在儒家經世致用,修齊平治的主流思想占統攝地位的封建社會中,以老莊出世無為的思想,游離于主體文化的邊緣,表現了失意知識分子的人生心態,最為得“道情”之三昧。

    在《西游記》中第四十四回和第七十回也有道情的敘述:

    好大圣,按落云頭,去郡城腳下,搖身一變,變做個游方的云水全真,左臂上掛著一個水火籃,手敲著漁鼓,口唱著道情詞,近城門,迎著兩個道士,當面躬身道:“道長,貧道起手。”(第四十四回)

    行者道:“你的大王卻著惱呵?”小妖道:“正在那里著惱哩。你去與他唱個道情詞兒解解悶也好。”(第七十回)

    和尚也可以唱“道情”,大王亦聽“道情詞”解悶,此時的“道情”已完全變成一種市井藝術,它的功能已不再是道教徒的沖和淡倦的抒情,也不是道門教義的宣揚,而完全變成人們消遣娛樂的說唱形式了。

  三、幾部重要的“道情”與其現代形態

    明清“道情”的重要發展是出現了幾部“說唱敘事道情”,葉德均在《宋元明講唱文學》中云:“后一類(此指詩贊體敘事道情),今存明末刊本《莊子嘆骷髏南北詞曲》二卷,題毗陵舜逸山人杜薏編。”此與馮夢龍話本《李道人獨步云門》中的“莊子嘆骷髏”、丁耀亢《金屋夢》中第四十五回“莊子嘆骷髏”兩篇形成同一情節上的展開鏈。《金屋夢》中“莊子嘆骷髏”有全部唱詞,雖然與明刊本不可能完全相同,但至少也保存了這部“道情”的大體內容。是我們了解明清“道情”演唱的重要資料。

    《金屋夢》中的“道情”是以說白和七言及長短句的唱詞相間的體例出現的。故事大體是說莊子與道童出游,荒丘路遇骸骨,莊子發問:“莫不是男子漢、婦女身、老公公、小小兒,住居何處何名姓?”嘆喟其生前種種情狀。后使法術使其還陽,不料骷髏卻誣告莊子謀財害命之罪,最后莊子感嘆到:“古今盡是一骷髏,拋露尸骸還不修。自是好心無好報,人生恩愛盡成愁。”又使其現出原形,縣官下堂要拜為弟子,莊子化陣清風而去。

    故事情節不算繁復,對“道情”演唱的體制卻有不可忽視之意義。除了這本道情之外,陳汝衡在《說書史話》中還介紹了自己所藏的《新訂考據真實湘子全傳》(題性蓮居士南陽氏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道教》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豫劇《天職》在京舉行作品研討會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