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半年,筆者應邀到河南周口采訪,并有幸到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號稱“周口八景之冠”的關帝廟參觀游覽。
剛進關帝廟的山門,映入眼簾的就是數十米外所矗立著的一座高大宏偉的關帝廟大殿。大殿之前由數種中國傳統建筑所組成,氣勢磅礴,令人震撼!
先說月臺下左右兩側的鐵旗桿。這對鐵旗桿十分高大,有20多米高,其色黝然,據稱其重約有3萬多斤,分上、中、下3節鑄造,觀之令人有一種肅然之氣。旗桿上面,4條鐵龍上下盤繞,蔚為壯觀,24號風鐸懸掛在6節方斗之下,迎風丁冬作響,據說聲響可達數里開外,可見其“先聲奪人”氣勢之一斑。旗桿底部,是一尊鑄成六邊形的鐵座,上刻銘文:關圣帝寶桿一對。永保十方平安,吉慶有余……等語。
旗桿北端約3-4米處,香亭之前便是月臺,月臺高5階,臺前置有精美石雕欄桿。月臺兩側高高聳立著2座上角鉆塔式碑亭。亭內有道光十八年立的石碑,碑文記載修建此廟的背景和經歷。月臺正中矗立著一座典型的中國牌坊,四柱三樓式,高約7-8米,精美雕刻遍布,是一種典型的北方牌坊。
月臺后面便是鼎鼎大名的關圣帝大殿了。大殿面闊五間,高大雄偉,懸山式屋頂,上覆綠色琉璃瓦,黃色的琉璃云龍正安臥在屋脊之上,數之共有8條之多。大殿之內供奉著關羽、關平以及周倉的全身塑像,塑像之大,占據了整座大殿,攝影鏡頭,一次根本無法將三者全部拍攝下來。
大殿之后是大拜殿。大拜殿是一座完全木質結構的殿宇,但見8根紅漆大檀凌空托起了銀灰色的屋頂,而在枋檀、梁架、斗拱、柱頭等所有構件上,均雕刻著一幅幅畫面,其雕刻手法有淺刻、浮雕等多種雕刻藝術,雕出的作品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此殿雖多年未曾修葺,漆色早已斑駁陸離,但仍掩飾不住其精美絕倫的藝術效果,且又多了一層滄桑之韻。
大拜殿后面的一座建筑名叫“春秋閣”,閣中供奉著“圣帝”關羽。春秋閣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頂,進深可達近11米。此閣分為上下兩層,高近20米,在關帝廟內尤覺挺拔氣派,所以在當地有“翠閣映霞”之美稱。而下層則圍以24根方形石柱,托舉著閣檐,共同組成了一組回廊,此回廓可供游人繞殿巡游。閣上為關羽寢殿。春秋閣有2副楹聯值得一讀,閣上正中門柱上楹聯為:九伐威名襄夏牧,千秋正統懔春王。此聯概括了關羽一生功績。閣下楹聯是:赤面表赤心千里常懷赤帝,青燈觀青史一生不愧青天。聯語寫盡天下人尊崇關羽的緣由,可謂情深意摯。
春秋閣暖閣內供奉的是關羽“夜讀春秋”的全身塑像。只見他美髯飄飄,氣宇軒昂,一如當年。
關帝廟本名“山陜會館”,始建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乾嘉道年間擴修,至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全部完工,前后歷時145年,占地20余畝。關羽生于山西蒲州,其一生講究“忠義”,山、陜人頗引為自豪,并引入商業領域,經商時以關羽為楷模,以信譽為上;加之清政府將關羽封為“護法神圣帝”,所以山陜會館被叫做關帝廟了,并完好保留至今。該廟可說是集中原古代建筑、雕刻、美術于一體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