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周口 >> 走進周口 >> 印象周口 >> 瀏覽周口

儒家文化的物化象征——太康文廟

2013/4/15 10:05:14 點擊數: 【字體:

    太康文廟,始建于明宣德元年(1426年),明末崇禎十五年(1642年)毀于兵燹。清順治五年(1648年)重建,占地2870平方米。康熙六年 (1667年)、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兩次重修,新中國建立后的1952年曾維修,1986 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如今位于河南省太康縣城關回族鎮黌學街北側,俗稱學宮,原為學府。

    太康文廟原有泮池、欞星門 、戟門、拜殿、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從南到北依次排列在中軸線上,欞星門內有“崇德”、“育才”牌坊兩座、大成殿兩側各有廊房15間。整個建筑布局緊湊,結構嚴謹。因年久失修,又屢遭兵火,建筑物多已廢棄,現僅存拜殿和大成殿,均系清代重建。

    拜殿,面闊5間,進梁3間,單檐歇山頂, 覆灰色筒瓦,脊飾較完整;檐下四周置五彩重昂斗拱,用材較小,制作十分精巧;普柏枋、欄額、斗拱均有彩繪,山面有木制山花板。大成殿筑于1米高月臺之上,月臺前是青石臺階,臺階正中嵌放一塊祥龍臥云階石。殿面寬7 間(22.65米),進深5間(14米),高10.5米,單檐歇山頂,覆綠色琉璃瓦,脊飾完整。正脊為琉璃燒制的二龍戲珠、人物、寶瓶、彩珠等。垂脊、戧脊置琉璃獅和狗等小獸,大殿檐下四周施五彩重昂斗拱,普柏枋、欄額上有龍鳳和花卉鏤空雕飾。前屋坡為兩斷式,加大了深度和空間,為省內古建筑中所罕見。四翼角挑角高且大,具南方風格, 為中原地區少有。

儒家文化的物化象征——太康文廟

太康文廟

    文廟,即孔廟,它是專為奉祀我國春秋末期的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而立的圣廟,因唐玄宗曾追封孔子為文宣王,所以便稱孔廟為文宣王廟,明代以后則稱為文廟。孔廟的建立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就全國而言,最早的孔廟建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魯哀公即令將其 “故所居堂”立為廟,“歲時奉祀”,這就是原初的孔廟,距今已有2479年。漢武帝以來,儒家思想成為統治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文廟在歷史上的地位也隨之日益突出,建筑規模也與日俱增。到明清時期,文廟的建立幾乎遍及全國各府、州、縣,特別是清代,修建文廟和祭祀孔子的活動在整個封建社會中可說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文廟作為儒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物化象征,作為講述儒家文化具體而又極具代表性的視角,里面的泮池、欞星門、戟門、拜殿、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無不體現著對儒家思想的尊崇,其歷史文化價值在于它們是孔子思想文化的象征和寄托。

    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的統治,儒家思想在中國封建社會發展過程中一直占據著統治地位,而當時遍布各地的“文廟”則起到了為儒家思想培養“接班人”和祭祀“至圣先師”——孔子的雙重作用,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提供的強有力的“人才保障”。作為古代眾多地方“文廟”之一的太康文廟,自然有著“華麗”的出身,為封建王朝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接班人”,而現如今,雖已歷經朝代更迭、風雨侵蝕,卻依然偏安太康縣城一隅,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孜孜不倦地向過往的人們講述曾有的輝煌的同時,又見證了千百年來儒家文化的興衰。

儒家文化的物化象征——太康文廟

太康文廟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商都網(2012-03-1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