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周口 >> 走進周口 >> 印象周口 >> 瀏覽周口

羲皇故都趕"天下第一廟會" 品一望無際的古老

2013/4/15 10:11:17 點擊數: 【字體:

羲皇故都趕

太昊陵前。

羲皇故都趕

被譽為“真圖騰、活化石”的動物土偶泥泥狗。

羲皇故都趕

演繹原始巫舞“擔經挑”是婦女們的專利。

以為過了正月,年就是過完了。然而,去往中原腹地的河南淮陽,趕羲皇故都朝祖會這“天下第一廟會”,也稱二月會,年的歡愉便可以延續月余。從農歷二月二到三月三,在拜謁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參加那里已延續了數千年的古廟會的過程中,和中原民眾一起再過一輪迎接春天的“狂歡節”。

中原祈福聚淮陽

到了周口,就是到了淮陽。作為周口十縣市區的中心,淮陽距離周口,怎么說,也就是從北京的一個城區坐公交車進入到了另一個城區。而一路“坦”途,則使短暫的休息格外安穩。周口所屬地域完全是平原,平坦到地貌幾乎沒有一點點起伏的程度,偶爾見到的一兩個土包包,不過是田間地頭離世親人的墳冢,都不大,只因陪襯于平坦而格外突顯。公路的所在,其實剛好是田地間不知費了多少土方才堆積出來的“壟”,偶爾駛過一輛漂亮的大型客車,則足以成為當地人駐足驚奇的一個高聳。平原的概念在周口,給出了一份無可挑剔的注解。

堵塞是一定遇得到的。但那不是因車流的長龍,而是進村或出鎮路段上街邊農貿的歡騰。當地百姓用農用拖拉機或自制手推車滿載著新鮮蔬果,還有自家作坊的特產,急切于展示給過往賓客,便爭先恐后地前涌,直至占據了柏油主道。賣者有夸耀的貨品,買者有挑揀的自在,這樣的時候,除了享受眼前這都市里罕見的鄉鎮街景,感受素樸的農人愜意,你只有把耐心抬出些來等待。汽車再密集的鳴笛也是無濟于事的,反而,笛聲越急,那邊討價還價得越歡,你的催促已完全成為那片喧囂中不足為奇的伴奏。甚至你的被迫停滯,還可以為農人們提供觀望的新素材。于是,車上和車下的人,互相成為了對方都不曾多見的“西洋景”,彼此看著,不一會兒,笑意便都昂揚到臉上。

到達廟會的中心區域太昊陵午朝門前的伏羲文化廣場,人潮早已將64000平方米的空曠填滿,民間獨具的一切斑斕盡收眼底。匝道上的旗幟是明黃的,廣場兩側售賣工藝品的攤棚是五彩的,廣場中央盤鼓、獅子舞、高蹺、肘歌、大頭偶等傳統節目的演出隊伍,從道具到服飾,都是大紅大藍大綠大紫亮粉的。陽光越燦爛,那斑斕也越耀眼,而若不是這樣,廟會是斷沒有最充沛的吸引力和熱鬧的。

當地人熱情地介紹廟會的由來和基本情況。史料記載,淮陽是遠古時期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氏定都和長眠之地,是中華姓氏文化、中華民族“龍”和“龍文化”的發源地,已成為海內外華夏子孫尋根祭祖的圣地,并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古到今,太昊陵香火不斷,綿延數千年,太昊陵廟會也因此舉辦過數千年,俗稱“二月會”,也叫“人祖古會”,成為中國最古老的廟會;近年來廟會的規模、檔次和影響與日俱增,平均日客流量達40多萬人次,被稱為中國最“牛”的廟會。最多的一天,曾經創下來客825601人的紀錄。想想北京四城八鄉近年來舉辦春節廟會的盛況,一地一日人流超過10萬已是摩肩接踵,這里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周口晚報一位女記者這樣描述:你的手腳根本不用動,和其他人眾一排排前心貼著后心,形成一大板塊,以整體壓境之勢便可順利進入;拜謁伏羲氏禮畢,想許的心愿許下,該觸摸到的神石觸摸到,再按照原方和著涌向出口的人群把自己“壓”出來又可揚長回轉;別無二路。

“整體漂移”有如造山運動的說法自是笑談,但人們秉承著認祖尋根,感受上古的遺風,領略華夏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的心愿,那份急切,足可見一斑。

拜謁人祖盡虔誠

拜謁三皇之首人祖伏羲氏,人們是抱著、扛著、舉著“長槍短炮”來的——他們帶來的香火大多不是我們常見的幾柱纖巧的檀香,而是能有人高直徑兩三厘米的“香柱子”,讓你看一眼這香火就知道來者心中存著多么浩大的對于人類先祖的篤信。而多數人對于人祖的訴求,除了風調雨順,似乎還有更大的心愿。

太昊陵大殿里供奉的,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父母之神伏羲和女媧,作為創世之祖,后人稱他們“人祖爺爺”和“人祖奶奶”。史料上說,伏羲教民眾捕魚打獵、飼養牲畜、烤煮事物,又初創了“正姓氏、制嫁娶、通媒妁,以重人倫之本”的婚姻制度,且書八卦、制樂器,從而結束了人類原始時代的生活方式,后人為追念他的功德,尊他為中華民族的先祖,每年農歷二月二到三月三都來朝祖進香。而將伏羲和女媧共同膜拜是因為,“天塌地陷”后,天地間只剩下他們男女二人,迫于繁衍的急需二人成了婚,這才保證了華夏民族的延續。在這個意義上,后人對先祖的愿求除了生存保障的五谷豐登,更多的則是人類作為物種本身的盎然繁衍。今人在人祖面前求子,也就理所當然了。

顯仁殿東北角青石臺基上有一塊不大的青石,中間有一個可以伸進幾個手指的洞窩。若不是人潮涌向之,若不是一塊顯著的標牌在跟前樹立,那幽深的黑洞洞看上去并不起眼。但,那可是人們信奉了6000多年的“子孫窯”。去摸過子孫窯,就會人丁興旺,生下的孩子成活率高還很聰明。太昊陵二月廟會的興旺,與這摸“子孫窯”求子求孫、求子孫健康的習俗互為因果;而在學者那里,則是找到了最原始的女性生殖崇拜和最早的人類生存形態的實證。

經年累月地被觸摸,太昊陵有歲數的工作人員也說不清一塊塊“子孫窯”的青石板至今換過了多少塊,只知道現在的這一塊之所以變成這般幽深色,是因為十幾年過去,已經過不知多少善男信女的探摸。人們仍然將它作為祈子、祈福、保平安的圣物,寄托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真的靈嗎?到大殿里伏羲腳下去看看就知道,那里很多老人抱著、擁著身邊的孩子正給人祖磕頭,那些孩子就是摸過子孫窯之后得賜的。在廟會上摸了“子孫窯”,一旦得子,便要來還愿。大約現在因為太昊陵香火太盛,簡化了很多程序,比較正規的“還童子”儀式十分隆重。在兒子長到十二歲那年,前頭嗩吶開路,后面以豬頭、雞、魚、鮮果為供奉的供桌緊跟,孩子綾綢 “十”字披紅,由父母陪伴,在嗩吶聲中緩步到太昊伏羲陵前,燃炮焚香進貢……

看著還愿的人也是擁擠不堪,幾個人不禁同聲感慨先祖賜子確實靈驗,正說著,那邊一聲高長的謝詞傳將過來:老祖,我家有后人嘍……!一體長拜于地。而那小孩子,一頭碰地之后,就不知竄到哪邊去耍了。

一望無際是古老

中國晚報協會副秘書長李鳳祥先生感慨:到了河南,才知道什么叫做古老,最簡單的,你隨處可以找到與《詩經》里的語句對應的實地;而到了淮陽,你腳下隨時踩踏到的,可能會有幾千年前的古瓦舊石,被今人農耕時不經意翻刨出來,赫然散落于光天之下,只這里的人早已見多不怪罷了。

淮陽的古老,遠不止于6500年前伏羲氏在此定都。資料顯示,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說,在五億七千萬年前,中國境內大部分都是海洋的情況下,就出現了淮陽古陸。如此一來,伏羲氏和女媧氏一起“摶土造人”;5000年前,炎帝神農氏也在此建都,并嘗百草、種五谷,開創中國農業和醫藥的先河;3000多年前,周武王封舜后媯滿于陳,首建陳國;老子出生于陳國,這里成為道家文化發源地;孔子三次來陳傳播儒家學說,并留下“陳蔡絕糧”的千古絕唱;陳勝、吳廣在這里建立了第一個農民革命政權——張楚……都算得上“近前”剛剛發生不久的事情。于是歷朝歷代文人墨客趨之若鶩,從三國時的曹植,唐代的李白、李密、李商隱、張九齡、張繼、盧綸、岑參,到宋代的蘇軾、蘇轍、晏殊、張詠、張耒、范仲淹等都在此留下歌詠的詩、詞、賦,也完全不足為奇。只是游客到此,要格外多費些心神眼力了。

淮陽不大,但卻有著“一陵一湖一古城,二老三皇享盛名,四冢五墓六公祠,七臺八景湖中映”的資源,隨意走走,三步一名勝五步一古跡可能夸張了,但驅車幾分鐘便有幾處古跡絕對實實在在。而若是跟上平糧臺館長的腳步,他會在一片罕有的高出周邊平地三五米的土丘上驕傲地告訴你,距今4600多年前中原地區的古代居民,已知道構筑用于防御和安居的城堡。之后他又隨手指著一處處種著菜蔬的土坑有根有據地說明,這里全都是古文物坑洞,目前亟待復原,平糧臺是中國有中外文書記載的最早的帝王級都城,是中國方形城的 “鼻祖”,是中國最早鋪設地下陶排水管道的城市,是中國最早設置警衛房的都城,而它下面還壓著大汶口文化遺址,那時代要在6000年前了……對一個“古” 字的印證實據,多得讓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

不清楚為什么,中原本是四通八達之地,歷代為兵家多爭,但偏偏這里相對于東南沿海的大城小鎮,知名度與經濟發展上都要落后得多,甚至旅游業還只能用“閉鎖”來評價。當然,也許就因為閉鎖,很多古老遺俗還是原味的,很多民間工藝還是本色的。比如在太昊陵廟會上舉目可見,被譽為“真圖騰、活化石”的動物土偶泥泥狗和原始巫舞“擔經挑”,雖然也早已遇到傳承的問題,但那透著古拙、怪誕、超自然的形態,還是保留著完全沒有被所謂現代城市化浸染的原生態。

想到這里,心中不免泛起猶疑,周口正在為伏羲文化做整體的大力宣傳,而僅以淮陽的擁有,甚至僅只一個千年廟會,不久的將來,交通更加便捷時,這里必定賓朋遠方滾滾來。到那個時候,泥泥狗會怎么做?“擔經挑”又怎樣跳呢?

正杞人憂天,被同行的朋友一把拽到路邊:“快吃吧,雜面條、胡辣湯,一大碗一元錢,遍天下也找不到這么便宜又好吃的東西!”和過路人一起當街大口大口吃起來。真的香,和這里東湖邊上很氣派的餐館里做的、有十余品種之多的魚的盛宴相比,自是另樣的美味,只不知道以后還吃得到嗎。 (孫紅/文 曾亦云/攝)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北京晚報(2010-04-1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