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屩布衣
2013/9/6 17:16:5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典源:《梁書·儒林傳·范縝》
范縝字子真,南鄉舞陰(今河南泌陽羊冊鎮古城一帶)人。范縝年輕時死了父親,家中貧困,侍奉母親孝順恭謹。他不滿二十歲時,跟隨沛國學者劉王獻學習。劉王獻特別看重他,親自為他行加冠禮。范縝在劉王獻門下好多年,始終穿著草鞋布衣,出門步行(在瓛門下積年,去來歸家,恒芒屩布衣,徒行於路)。劉王獻門下大多是乘車、騎馬的王公貴族子弟,范縝生活在他們中間,一點也不感到羞愧。范縝成年后,博通經學,尤其精通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他生性質樸坦率,喜歡發表標新立異的宏論,但友人大都不贊同。他只有跟表弟蕭琛最合得來,蕭琛的口才是有名的,可也每每欽佩范縝言簡意賅。
范縝曾侍奉蕭子良,蕭子良十分相信佛教,可是范縝卻表示反對佛教。有一次,子良問范縝:“您不相信因果報應,那么世上怎么會有富貴貧賤之分呢?”范縝回答: “人生在世如同一棵樹上的花同時開放、隨風飄落,有的輕拂簾幌落到了茵席上面,有的受籬墻阻隔落到糞坑里面。落到茵席上的,就像是殿下;掉入糞坑的,就好比是下官。富貴貧賤雖然也是途徑不同,因果報應究竟在哪里呢?”蕭子良不能使范縝屈服,但對他的言論深感驚奇。
后來,范縝為了說明自己的反佛教立場,寫下了著名的《神滅論》。
成語“芒屩布衣”由此而來。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