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唐·李商隱《韓碑》
典故釋義:形容文筆非常流暢,亦指書法方法,語出唐朝李商隱的一首著名詩歌《韓碑》。
李商隱是晚唐的著名詩人,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他所著“韓碑”是指韓愈撰寫的“平淮西碑”。
這首詩是一則歷史。公元817年(憲宗元和十二年),宰相裴度率兵平定淮西,但首先破蔡州(今河南汝南縣)生擒叛者吳元濟的是大將李愬。憲宗命韓愈撰《平淮西碑》時,韓主要是突出了裴度在執行憲宗旨意后的運籌帷幄,引起李愬不滿。愬妻(唐安公主之女)進宮訴說碑文不實,憲宗就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新撰文勒石,觀點迥然不同。李商隱是完全贊同韓愈觀點的,詩中強烈表達對《韓碑》被磨去的憤慨,更熱情地歌頌了這篇碑文。
許多年以后,韓愈所撰《平淮西碑》雖被磨洗,但這篇千古之文依然讓許多人不能釋懷,宋朝文豪蘇軾在見到平淮西碑后賦詩一首,同樣表達了對韓碑的熱愛與贊美:
淮西功業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
千古殘碑人膾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成語“大筆淋漓”由此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