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以“旅游休閑”、吃農家飯、睡農家屋、體驗農村新生活”為主要內容的“農家樂”在全縣勃然興起,推動了整個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到農家樂,人們可以直接在果園、山腳下、田野……,親身體驗農家生活,迎合了城市居民回歸大自然的愿望。清新的鄉村空氣,價廉物美的農家飯菜,親切怡人的農家小院,使農家樂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為了準確把握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現狀,促進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魯山縣統計局就此組織了專項調查。
一、農家樂的發展現狀
“農家樂”的興起,緣于久住繁華城區的人們厭倦了城市的繁雜和喧嘩,渴望到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好的地方,親近自然、放松心情,滿足對農耕文化、鄉土文化的親身體驗。農家樂憑借地道的農家飯菜,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和秀美的田園風光及廉價收費吸引了大量游客,且發展態勢看好。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魯山縣有400多戶的“農家樂”,有的已經發展到相當的經營規模,形成了集吃、住、玩為一體的旅游服務體系。農家樂現已成為魯山縣第三產業發展的一個新亮點。呈現出以下主要特點:
1、發展速度較快
農家樂開展時間不長,在第三產業中屬一支新軍。2003年,堯山鎮僅有畫眉谷一個景點,現已帶動全縣的8個鄉鎮幾十個村莊。如庫區鄉的昭平湖;讓河鄉的航空展覽館;四棵樹鄉的秘洞和以全方位接待為主的張溝村;堯山鎮的十八垛、六羊山;趙村鄉的珍珠潭;團城鄉的清水河;倉頭鄉的楚長城;熊背鄉的紅河谷等。
2、農民收入較高
據統計,在全縣農家樂經營戶中,硬件設施稍好的經營戶每月可接待客人1000人次,周末、節假日高峰期,每天接待人數更多,按照平均每人(次)20元消費計算,正常經營情況下每戶每月營業收入可達20000元,普通農戶每月營業收入也在5000元左右,這對普通農民家庭來講是一筆可觀的收入,更是傳統耕作收入所無法比擬的,同時還緩解了當地部分勞動力就業問題。
3、經營特色濃
雖然都是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品農家菜”為主,但卻各具特色。如桃、柿子、核桃等到成熟的季節,讓游客采摘品嘗,給人一種回歸自然的神韻,“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此得到充分體現;在農家樂,人們吃的菜有香椿、拳菜、水芹菜、野韭菜、木耳、香菇、珍珠花、野磨菇、小魚、山雞、野兔、野豬肉等地道農家菜;主食是玉米糝、烙油饃、漿面條、手工面等,游客可以自定飲食標準;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方水,以“農家樂”為龍頭的生態旅游建設,使魯山縣的民俗風情得到充分展示。
二、農家樂壯大的原因
1、適應現實消費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一方面,生活在鋼筋水泥叢中的城市人已逐漸厭倦城市中的生活氛圍,渴望去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尋求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感受,在寧靜、自然中徹底放松自己,現代旅游者也不再滿足于普通的觀光旅游,希望獲得一種愉悅的經歷,強調一種參與、一種體驗;另一方面,由于游客具有求新、求異的心理,他們希望在安全、潔凈、衛生的前提下,能有更多新奇的見聞和感受,能了解到當地特色民俗風土人情。農家樂旅游由于游客數不多,農戶和游客之間通常采取一對一的服務模式,這樣還可以營造出家庭式的溫馨氛圍,也更容易實現個性化服務。
2、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農家樂旅游收費較為低廉。由于農家樂大部分是由農民利用自己閑置的房屋和生產資料所進行的經營活動,相對而言,具有投資小、風險小、成本低、見效快、經營靈活等特點,因而收費較為低廉,這對城市工薪階層具有較大吸引力;二是交通、通訊較為方便。從目前全縣農家樂發展情況來看,大多數農家樂選址都在旅游區附近,交通通訊較為方便,對于發展城市周邊一日游、二日游,具有較大市場;三是環境優雅。農家樂一般都是依托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興建,山水相依,對現代游客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3、是溝通城鄉居民的橋梁
長期以來,久居都市的人們有一種鄙視農村人的意識,他們認為農村人窮,農村人臟,長此以往,城鄉居民間產生一種隔膜。而農家樂的興起使城鄉居民又走到了一起,城里人乘節假日領著妻兒老小、老同學、好朋友去享受大自然賜給農村人的那份恬靜與溫馨。在那里,認不清麥苗和韭菜、分不出梨子和核桃的城里孩子可以直接走進農田,還可以看到有趣的牛耕、牧羊春花秋實的農村景象,孩子們可以自己爬上樹上采摘果實,欣喜的品嘗自己親手勞動的“成果”,這對城里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快樂的事情;他們還可交幾個農村小朋友,并幫他們干干農活;到小溪邊去摸魚、捉螃蟹……這樣,他們不僅玩得開心,而且可以學到很多課本上找不到的東西,同時,可以體會到農村孩子小小年紀就要跟大人一起到田里干活、在家里幫父母做家務的艱辛,對城里孩子來說是一種啟發,也是一種鞭策和教育。
三、 “農家樂”存在的問題
魯山縣農家樂正在不斷升溫,漸成時尚。但由于農家樂旅游大多是自發的,缺乏系統的、規范的、科學的規劃,精品較少,當前還處于探索階段,在發展過程中難免存在設施簡陋、規模不大、接待能力差、管理不規范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
1、檔次較低。以游山玩水為主,格調單一。帶有參與性質的活動內容和農村文化元素太少,缺乏文化內涵較高的休閑項目,遠遠不能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求。部分農家樂“味道”失真,農家樂里,農家野菜吃不到、釣魚沒魚鉤等影響了農家樂形象。
2、發展無序。眼下的“農家樂”有一哄而上,遍地開花之勢,如果聽之任之,不對其進行規范引導的話,或許有一天,“農家樂”游將走進“死胡同”。
3、基礎設施簡陋,環境衛生條件較差。在調查中發現,許多農家樂的基礎設施依然十分落后,尤其在較偏遠的地方,治安靠狗、通訊靠吼、交通靠走等這都將大大限制農家樂的發展;在環境衛生方面,目前多數農家樂衛生環境不理想,特別是廚房和廁所環境較差,道路狹窄,使游客的車輛出入、停放極為不便。
四、思考及建議
1、在經營上,要做好“農”、“家”、“樂”三篇文章,走規模化經營道路。
“農家樂”旅游首先要立足于“農”字,以“旅”促“農”,圍繞農業生產,農村生活和農風民俗做好旅游文章。其次要以農家為單位,向游客展現農家風貌,為游客營造“第二個家”的溫馨感覺。三就是要強調參與性,營造休閑娛樂的氛圍。
2、要加強管理,規范農家樂旅游服務。
管理出形象,管理出效益。管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決定著農家樂旅游的發展。各有關部門應在加強農家樂規劃的同時,加大管理協調力度,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安全管理。農家樂大多地處城郊結合部和農村的特殊地理位置,涉及安全的各方面工作應給以重視,相關部門應把農家樂的安全工作作為日常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對從業者的安全教育,強化安全意識,做好安全檢查;二是衛生問題。農家樂旅游者大多吃、住、玩在農家,食品衛生、公共衛生都直接關系到游客的身體健康,搞好衛生管理極為重要。要教育農家樂從業人員自覺養成講衛生、愛衛生、衛生操作的良好習慣;三是日常經營管理。部門應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教育農家樂樹立遵紀守法、誠信經營的思想觀念,真正做到誠實守信,以優質的服務和獨特的風格吸引廣大游客;四是提高服務人員素質。良好的效益還得從規范服務上狠下功夫,要提高農家樂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有組織地加強各方面的技術培訓,并到外地去學習取經,從而真正提升游客滿意度,打造農家樂旅游接待新形象。
3、魯山縣大多數“農家樂”都處于低水平發展狀態。
要改變現狀,各級旅游管理部門要加強指導,及時培訓,解決“三化”問題。即:一是庭院的美化。要科學栽花植草,美化農家環境。二是室內居住環境的城市化。特別是臥室的寢具和衛生間的洗浴設施的方便、衛生、整潔程度要向城市看齊。三是服務的標準化。農戶經營過程中,既要有農民的質樸熱情,也要有向城里看齊的標準化、規范化服務,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強調城鄉文化差異,深度挖掘鄉土文化內涵,提升“農家樂”旅游產品品位。
4、城鄉文化差異是城市居民向往“農家樂”旅游的深層次動因
城市居民去農村觀光、休閑、度假的目的,就是觀新賞異、體驗清新、潔凈的鄉村生態環境和悠久的農耕文化,感受淳樸的鄉情鄉味。而隨著未來鄉村旅游的發展,市場的多元化,高端市場開始形成,高素質游客對旅游經歷將有較高要求,除了關注健康、舒適、衛生以外,還追求品位獨特、文化底蘊、個人空間。因此,對深層次的農業民俗文化的開發,才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品味提升。總之,我們在開發以“農家樂”旅游為主體的鄉村旅游過程中,要始終注意從高起點、高品位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