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駐馬店 >> 駐馬店風情 >> 特色訪談 >> 瀏覽駐馬店

魯山:牛郎織女傳說的中心

2014/12/22 10:27:41 點擊數: 【字體:


 七夕——農歷的七月七,在中國古老傳說中,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 魯山縣辛集鄉孫義村的村民,雖說不清始于何時,但都沒有任何疑問地認為,孫義村就是傳說中牛郎的家鄉。與這個故事相關的地方古跡、自然風物、社會習俗似乎都在為他們的說法提供佐證。

  古時,魯山坡南麓住著一戶姓孫的人家,以種地為生,家中有兩個兒子,大的叫孫守仁,小的叫孫守義,小名小義。天有不測風云,在小義七八歲時,父母相繼去世,留下小義與哥哥相依為命,艱難度日。哥哥種地,小義放牛打柴,人稱“牛郎”。

  哥哥孫守仁娶了媳婦后,媳婦鬧著和牛郎分家。于是,牛郎趕著牛住進了魯山坡南崗半腰的山洞里,人稱牛郎洞。一天,老牛告訴牛郎,說魯山坡西山凹蓮花潭有仙女洗澡。老黃牛讓牛郎拿走一位長得最漂亮的仙女的紅衣服。這個仙女叫九姑娘,是天上的織女。后來,織女與牛郎成了親。

  牛郎和織女共同生活。織女教村民種菜,養蠶織布。后來,織女又生了一男一女。王母娘娘得知此事,把織女抓回天宮。牛郎將已死老牛的皮披在身上,擔著一雙兒女,追至南天門。王母娘娘劃下一道銀河把牛郎和織女隔在河兩岸。每年七夕,牛郎織女在喜鵲搭的天橋上相會。

  人們熟知的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但在魯山流傳的故事里還有許多后續牛郎織女生活的鮮活內容。

  織女被抓回天宮,織彩霞云錦,整天悶悶不樂,思念牛郎和兒女。牛郎攜兒女在凡間度日,愁苦難言。他們的居住地距魯山坡頂南天門只有5華里路,一雙兒女在家想念母親,時不時順山嶺走到南天門要“娘親”。南天門的把門將軍同情他們的遭遇,少不得行個方便,讓他們進進出出。玉皇大帝非常喜歡外孫孫,聽任他們來來往往。王母娘娘也放松了對織女的監管,兩家的關系也就慢慢融洽起來。牛郎死后葬于魯山坡南麓牛郎墳。孫義村牛郎的后裔,則稱自己為“牛郎孫”。

  后來,牛郎后裔繼承了魯山坡一帶家產,并恪守孝道,每年安排臘八、春節、二月八、菜花節、三月三、七夕等十多個節日,請牛郎織女回村過節。

  孫義村旁的魯峰山,魯峰山上的“牛郎洞”,西側的“九女潭”,山頂的“瑞云觀”……似乎都在講述著牛郎織女動人的故事。

  魯峰山一帶自然環境優越,當地百姓自古就養大黃牛。但是與別處養牛不同,辛集鄉孫義村不僅家家戶戶養牛,但養牛不殺牛、牛死后掩埋的習俗一直延續了很久。另外,魯山自古盛產絲綢,魯山綢又名“織女織”、“仙女織”。

  當今,辛集鄉是遠近聞名的葡萄種植基地。這也與牛郎織女故事有關。傳說中,牛郎織女每年七夕相會時,人間的女子在葡萄架下可以聽到兩個人的私語。而魯山民俗,七夕乞巧,就是在這天向織女乞求賜授巧技,得如意郎君。

  在辛集鄉,每年的七月初七,從不間斷地舉行大型廟會。經考證,辛集鄉的七夕廟會最少有數百年的歷史,是日唱大戲、敲鑼鼓、放鞭炮,百姓稱其為“迎接仙女”或“接牛郎織女回家”。

  在辛集鄉孫義村,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習俗,即起廟會、唱大戲,從來不看《天河記》。因為《天河記》里關于他們祖先的一些描寫不尊重。為了表示對祖先的尊重,他們世世代代不看《天河記》這種習俗一直保持到今天。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文化產業網(2010-09-1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