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駐馬店 >> 文化遺產 >> 文化遺產知識 >> 瀏覽駐馬店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東岸桃核雕花工藝的起源

2013/10/21 15:33:15 點擊數: 【字體:


東岸桃核雕花工藝的起源


   

    在我國民間,自古以來,就有以“桃”為吉祥物、用其避邪的傳統,古詩有群眾于傳統春節時“總用新桃換舊符”之句——就連桃符都被視為可以避邪的吉祥物,那么桃核本身,自然更是避邪佳物了。

明中葉年間,桃核雕刻工藝品就已經開始出現于民間。

    另外,愛美,是人之天性,無論其人是貴是賤,是男是女。只要有條件,總會最大可能地給自己的生活綴上“美”這塊亮晶晶的玉石。而美主要是源于生活,尤多源于民間。所以,當“桃”這種象征著吉祥的民族心理,遇到了“美”這種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各階層人士的心理需求時,便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桃核雕刻工藝。

    古時候,貧窮的老百姓,不像達官貴人,可以重金購得名貴飾物,甚至像王崇之類大官僚,為了斗富,可以把最珍貴的寶物視若無物,一砸為快,博得一笑。但是,貧窮永遠泯滅不了人們愛美的天性。當老百姓愛美的天性、追求吉祥如意的心愿與貧困的經濟狀況相遇時,他們的目光便轉向了身邊,轉向那不需要花錢即可實現求吉求美心愿的東西。此時,那在民間遍地皆是、不需花錢即可輕易得到而又象征著吉祥如意、有著“避邪”功能的桃核,自然而然地成了最佳選擇。

    于是,人們在那些隨便撿來的桃核上精心地雕刻上了花飾,佩戴在身上,既有裝飾功能,又有“避邪”功能,真是幾全齊美。

    在民間,由于具有上述優點,核桃雕刻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尤其是逢年過節時候,這種雕刻有特殊花紋的小小桃核,成為歷代農家必備之物。后來,連達官貴人也喜歡起了這種別具特色的小飾物,漸漸地,桃核雕刻品便成為一種市場需求。而上蔡作為古代中原文化匯集之地,很多人便逐漸專門從事這項雕刻工藝。

    至清初,上蔡縣東岸鄉在這方面已初具規模。

    至清末和民國初年,東岸鄉已經有80多戶人家從事這一行業,同時也涌現出劉全喜等一批頗具代表性的桃核雕刻工藝藝人。

    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蔡東岸已經出現了一些桃核雕刻專業村,其中柴莊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村共有1000多人,家家戶戶從事這項獨具特色的民間工藝,終于使桃核雕刻這一“小玩藝兒”,成為較大規模的產業,同時成為當地群眾經濟的一大支柱。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