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駐馬店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駐馬店

沈——以國與邑命得的姓

2015/8/14 11:09:46 點擊數: 【字體:


    沈shěn——以國與邑命得的姓
沈——以國與邑命得的姓
    關于沈姓的來源,古籍說法不一,但大體可分為以國為氏和以邑為氏兩類。

    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諸侯國中,有沈(一作聃),為子爵,稱沈子國,在今河南平輿北,始封之君為周文王之子季載,公元前506年為蔡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就是沈氏。對此,《元和姓纂》簡要記述為:“沈,周文王第十子聃食采于沈,因氏焉。今汝南平輿沈亭即沈子國也。”古代還有一個沈國,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為少昊金天氏后裔所建,春秋時為晉所滅,子孫以國為氏,也姓沈。此即《古今姓氏書辨證》所云:“少昊金天氏裔子曰昧,為水官,號玄冥師,生臺駘,能業其官,宣汾、洮,障大澤,有功。顓帝嘉之,封諸汾川,其后為沈、姒、蓐、黃四國,以國為姓。”

    以邑為氏之沈,出自羋姓,系楚國王族后裔。鄭樵《通志·氏族略》云:“楚有沈邑。楚莊王之子公子貞封于沈鹿,故為沈氏,其地在今潁州沈丘。”沈丘,春秋為楚寢丘邑(一作沈邑)地,唐神龍二年(706年)置縣,治今安徽臨泉,屬潁州;元至元二年(1265年)廢,尋復置;明洪武初廢,弘治中復置,移治今河南沈丘縣(槐店)東南舊沈丘。沈鹿,春秋楚地,在今湖北鐘祥縣東,既非“沈邑”,又不是“潁州沈丘”。故疑引文中的“沈鹿”當是“沈邑”之誤。

    春秋戰國時期,沈氏主要是在今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發展繁衍。戰國末有沈郢,為聃之裔孫,居沈丘,有高行,秦征為相,不就,作沈亭于潁水之濱,游釣終身。沈郢之孫沈遂,為秦博士,其孫沈遵,西漢時任齊王太傅,封敷德侯,徙居九江壽春(今安徽壽縣)。沈遵的9世孫沈靖,西漢末任濟陰太守,避王莽之難,隱居于桐柏山,有三子:勛、戎、臺。沈戎,東漢九江從事,因說降“劇賊”尹良,被光武帝封為海昏侯,辭不受,徙居會稽之烏程(治今浙江吳興南,晉義熙初移治今吳興)。《新唐書·宰相世系》云:“靈帝分烏程為永安縣,孫皓分吳郡為吳興郡,晉改永安為武康,即為郡人。”沈戎子孫昌盛,累世官宦,發展成為名門巨族。自東漢至隋代,沈姓名人基本上都出自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縣武康鎮),所以,沈氏以“吳興”為郡望和堂號。唐初,中原有沈姓將佐隨從陳政、陳元光父子領軍入閩開辟漳州郡,在福建安家落戶,其子孫散處龍溪、漳浦、南靖、長泰、詔安等地。唐末,王潮、王審知兄弟入閩,又有中原沈姓族人隨同前往。據廣東梅州《沈氏族譜》載,南宋初有吳興人沈啟承,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丁丑科進士,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輔,隨父入閩,后遷居福建省建陽縣。沈廷輔有8子,分居寧化、龍巖、長汀、清流、延平、連城、上杭等地,至其6世孫萬三郎、萬四郎、萬五郎,又自福建徙居廣東的大埔、梅州等地。

    清朝康熙初年,沈斯庵自大陸流寓今臺南縣善化鎮,是為沈姓移居臺灣之始。乾隆初年,沈紹宏入墾云林縣;乾隆18年,又有漳州人沈參入臺。此后,閩、粵沈氏入臺者絡繹不絕。發展至今,沈姓是臺灣第36大姓。

    為了進一步求發展,近代以來,閩、粵、臺沈氏有不少人走出國門,到海外開拓新的事業,現主要分布于東南亞、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歐洲一些國家。

    兩千多年來,沈姓子孫自強不息,為中國的繁榮與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曾涌現出不少著名人物。除上文述及者外,南朝有文學家沈約,吳興武康人,歷仕宋、齊二代,后助梁武帝登位,官至尚書令,曾與周颙等創四聲、八病之說,對古體詩向律詩的轉變有一定積極影響。隋代有湖州武康人沈法興,世為郡豪強,有宗族數千家,隋末任吳興郡守,618年以討宇文化及為名,起兵,得精兵6萬,攻據余杭、丹陽等10余郡,稱江南道大總管,次年稱天門公,不久稱梁王,歷時約一年。唐代有詩人沈佺期,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其詩謹嚴精密,對律詩體制的定型頗有影響;還有武則天時宰相沈君諒,文學家沈既濟、沈亞之,書法家沈傳師,詩人沈千運,能歌善舞的宮女沈阿翹。北宋有科學家、政治家沈括,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曾參加王安石變法運動,駁斥遼國爭地要求,整頓陜西鹽政,加強對西夏的防御。他精研科學,用功極勤,在物理學方面,發現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400多年,在地質學方面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所著《夢溪筆談》,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是古代科學名著。元代有戲曲作家沈和。元末明初金陵(今江蘇南京)有巨富沈萬山。明代有著名畫家沈周,散曲家沈仕,戲曲理論家、作家沈璟,文學家沈德符,女詩人沈宜修,戲曲音樂家沈寵綏,戲曲作家沈自晉。清代有詩人沈德潛,畫家沈銓,戲曲作家沈起鳳,史學家、文學家沈欽韓,學者沈垚,法律學家沈家本,海軍愛國軍官沈壽昌。近現代,沈姓最著名的人物是沈鈞儒,他是愛國知識分子的光輝榜樣,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等職;還有音樂教育家沈心工,書法家、詩人沈尹默,外科學家沈克非,音樂理論家沈知白。僑居海外的沈姓華人,也有不少杰出人才,例如:新加坡的沈望傅,擁有財富約4億美元;巴西的沈鵬沖,擁有財富2億美元;尼日利亞的沈文伯,被稱為“搪瓷大王”;美國的沈堅白,從科學家到企業家,他們均被列入“世界華人億萬富豪榜”。

    沈姓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華姓氏中為第37大姓,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5%,分布很廣,以江蘇、浙江居多,均占本省漢族人口的1%以上,這兩省沈姓,約占全國漢族沈姓人口的37%。沈姓不僅是漢族大姓,而且也是一些少數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明、清時,云南廣南府富州(故治在今云南富寧東之皈朝)知州、開化府維摩鄉(在今硯山境)土舍均姓沈,系壯族;世居遼東、沈陽等地的清滿洲人有沈姓;世居得州的清高麗人有沈姓;彝族阿牛氏,漢姓為沈;滿、瑤、彝、回、朝鮮、錫伯、土家、蒙古、撤拉、保安等民族均有沈姓。此外,在日本侵占臺灣期間,臺灣土著曾被迫使用日本姓井來,至1945年臺灣光復后,奉命廢除日本姓,選用漢姓沈。作者:謝鈞祥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