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cài——源于叔度封國的姓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姬發滅商后,封功臣昆弟,將弟弟叔度(周文王第五子)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國。叔度封蔡后稱為蔡叔度,與兄管叔鮮、弟霍叔處有一項共同使命,就是幫助、監督被封在商朝舊都的殷紂王之子武庚祿父,管理殷商遺民,史稱“三監”。周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誦繼位,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姬旦攝政。管叔、蔡叔對此不滿,散布流言,說周公打算竊取王位,然后串通武庚及東方夷族進行反叛。周公旦興師進行討伐,把叛亂鎮壓下去,殺武庚、管叔,放逐蔡叔。不久,蔡叔度死于遷所。其子胡,能夠與父親的反叛行為決裂,遵守文王的德訓,與人為善。周公旦聽說后,就派他到魯國(周公旦的封國),輔佐自己的兒子伯禽。由于胡在魯政績卓著,周公奏請成王,復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為蔡仲。春秋時,蔡國受楚國的逼迫,曾多次遷移,平侯遷新蔡(今屬河南),昭侯遷州來(今安徽鳳臺),稱為下蔡,于公元前447年被楚國滅掉。
上述情況,詳見《史記·管蔡世家》。宋人鄭樵《通志·氏族略》在轉引《史記》關于蔡國的記載后說:“相承二十六世,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這就是蔡姓的來歷。
先秦時期,蔡氏主要是在今河南、安徽境內發展繁衍,也有到外地做官留居當地者。戰國時,燕國(都薊,在今北京市境)人蔡澤,曾游說各國,公元前255年代范雎為秦相,獻計秦昭王攻滅西周,幾月后辭去相位,封剛成君,居留秦國十多年。此外,齊國有大夫蔡朝,楚國有大夫蔡洧、蔡鳩居,晉國有太史蔡墨。這說明今北京、陜西、山東、湖南、湖北、山西境內在戰國時已有蔡姓居民。漢代,已有蔡姓人居于今江蘇、浙江,如西漢蔡千秋為沛(今江蘇沛縣)人,東漢與陳留蔡邕同時,上虞(今屬浙江)還有一個“以孝行聞”的蔡邕,但今河南仍是蔡氏的主要聚居區。西漢有肥如侯蔡演,其玄孫蔡義,為溫(今河南溫縣西南)人,蔡義的玄孫蔡勛,西漢平帝時為郿令,始居陳留圉(在今河南杞縣南)。蔡勛的曾孫蔡攜,東漢時為新蔡長,有二子:棱、質。蔡棱有一子,即東漢末文學家蔡邕。蔡質的子孫綿延不斷,且累世官宦,所以,直至南北朝時期,陳留圉一直是蔡氏的發展繁衍中心。因西晉惠帝時分陳留郡置濟陽郡(治所在今河南蘭考縣東北堌陽鎮),圉屬濟陽,故《百家姓》列蔡氏郡望為“濟陽”。漢末,蔡丕任五原(治所在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北)太守,在當地安家,其子孫居住在朔方(今內蒙古杭錦旗西北)一帶。兩晉之際,蔡氏有族人隨中原士族南渡,居于江、浙一帶,如陳留考城(今河南民權)人蔡謨,“避亂渡江”,仕晉,“于禮儀宗廟制度,多所議定”(《晉書》卷77)。北魏蔡襲為高平(今寧夏固原)人,北齊蔡俊為石門(今甘肅渭源縣西南)人,這說明至遲在南北朝時期已有蔡姓人徙居于今寧夏、甘肅境。北周有蔡佑,因戰功被賜姓大利稽氏,至隋朝又恢復蔡姓。蔡氏移居福建,始于唐初。據臺北《鴻儒蔡氏族譜》載:“先世居光州固始(今屬河南),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從陳元光入閩。”居于漳洲、浦州,又遷念都鴻儒嶼,其后子孫繁衍,分別遷往龍溪、赤嶺及廣東廣州等地。唐末,中原戰亂,河南蔡氏又有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者,先居于福建寧化縣,二傳又遷至廣東梅州。
明熹宗天啟年間(1621——1627年),福建莆田人蔡文舉渡海到達臺灣,先在今臺南市創設慎德堂,后遷居今高雄縣岡山鎮,是為蔡氏入臺最早者。在鄭成功父子治理臺灣的20多年間,閩、粵蔡氏有不少人追隨而至,其中,僅在鄭氏屬下任要職的即有:禮官蔡政,掌稿參軍蔡鳴雷,察言司蔡濟、蔡漢襄,左沖鎮蔡文,水師五鎮蔡沖琱,護理蔡云,中提督右鎮右營蔡穆,副將蔡愷,內司鎮蔡翼,果毅后鎮中下司總蔡明,侍衛右協蔡智,侍衛驍翌營蔡添,果毅中鎮下守備蔡興,果毅后鎮下都司蔡珀。此后,閩、粵蔡氏又有許多人到臺灣開基,發展至現代,蔡姓是臺灣第8大姓,占臺灣總人口的3%弱。
為了進一步求發展,從清代開始,閩、粵、臺蔡氏有不少人走出國門,到海外開拓新的事業,現主要分布于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
東漢桂陽(郡治今湖南郴州市)人蔡倫,總結西漢以來用麻質纖維造紙的經驗,改進造紙術,采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于公元105年奏報朝廷,對造紙術的發展和提高紙張質量有較大貢獻,因被后世傳為中國造紙術的發明人。東漢還有文學家、書法家蔡邕,陳留圉人,通經史、音律、天文,也能畫;其女蔡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辯,善詩,通音律,有《悲憤詩》及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南朝宋有畫家蔡斌,善畫人物故實,天下標冠。宋代的蔡姓名人大都出自福建,如北宋書法家蔡襄,太師蔡京,均為興化仙游(今屬福建)人;南宋律學家、理學家蔡元定,學者蔡沈,均為建陽(今屬福建)人。金國有文學家蔡松年、蔡珪。元代有江西農民起義首領蔡五九。明代有四川農民起義首領蔡伯貫。清代嘉慶年間有東南海上起義軍首領蔡牽。近現代,蔡姓人才濟濟,主要有:教育家蔡元培,軍事家、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家蔡鍔,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蔡和森,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蔡廷鍇,電影導演蔡楚生。于此可見,蔡氏對中國的文明與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居住在臺灣、香港的蔡姓同胞及旅居海外的蔡姓華人,也涌現出不少杰出的人物。臺灣的“保險大王”蔡萬霖,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華人大富豪,他擁有財富約72億美元,被列入世界華人50位超級富豪榜的第一位。被列入“超級富豪榜”的還有:印度尼西亞的蔡道行家族,擁有財富超過30億美元,排名第29;臺灣的蔡萬才,擁有財富約20億美元,排名第44位。擁有財富超過數億美元,被列入“世界華人億萬富豪榜”的有:馬來西亞的蔡水潭,美國的蔡志勇,香港的蔡繼有。
蔡姓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華姓氏中居于第44位,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46%,分布很廣,其中以廣東、浙江、江蘇、四川居多,這4省的蔡姓,約占全國漢族蔡姓人口的44%。蔡姓不僅是漢族大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數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金時女真人姓烏林答氏,漢姓為蔡;世居沈陽、塔山堡等地的清代滿洲人有蔡姓;清代滿洲八旗姓蔡佳氏、烏靈阿氏、薩瑪喇氏,后均改為蔡氏;清代貴州貴陽府土司有蔡姓;傈僳族俄饒時氏,漢姓為蔡;柯爾克孜族散德爾氏,漢姓為蔡;苗、彝、藏、回、土家、朝鮮、臺灣土著等民族均有蔡姓。 作者:謝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