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間,鄭板橋任范縣縣令。
有次私訪,他化裝成一個賣畫老人,背著書箱去趕舊城大會。
他沒戴草帽,沒打傘,也沒拿蒲扇,熱得滿頭大汗往下淌,便到路邊一棵大柳樹下乘涼。
這時,一個年過五十的老頭,挑著一擔蒲扇,后跟著他老婆,也背著一捆蒲扇,一同到柳樹下歇腳。老人見賣畫人熱的滿頭大汗,就順手從捆里抽出一把浦扇,遞給鄭板橋讓他扇扇風。鄭板橋看賣蒲扇的是個善良人,就和他啦呱起來。方知老人家住黃河灘,因黃河漲水,莊稼被淹,臨時只好靠賣浦扇生活。鄭板橋想了想說:“我是個賣畫的,我給你的蒲扇畫上竹子、蘭草,再寫上詩句,到會上可能多賣幾個錢,作為幫助吧。”賣蒲扇老人連說:“行,行!”把蒲扇解開了一捆。鄭板橋拿出筆硯,刷刷刷刷,就一把又一把的畫起來。并且題了詞,寫上了名字。正畫得起勁的時候,賣扇子的老婆婆嚷開了:“別畫了,蒲扇畫臟了少賣錢。”順手把剩下的扇子又捆上,只畫了五十多把。
老兩口不知畫畫的是誰。挑著蒲扇來到舊城會上,把蒲扇擺在地上。一會兒,里三層外三層圍滿了人,爭著看帶畫的蒲扇。老頭說:“不帶畫的蒲扇十文一把,帶畫的扇子隨便給錢。”這么一說,有給一吊錢的,有給兩吊錢的,還有給一塊小元寶的。沒多大會的工夫,帶畫的扇子賣光了,賣了一小箱清錢,還有幾塊小元寶。
賣扇老人問了問買扇人,才知道畫扇子的是愛民如子的清官大老爺鄭板橋。老頭不住埋怨老婆說:“要不是你攔著,叫鄭老爺多畫幾把扇子,也能救救咱的貧。”老婆也嘆了兩口氣:“都怨你沒福。”老頭笑啦:“不怨沒福,怨你有眼無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