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前期齊國大敗魏國的戰役。公元前342年,魏國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次年,齊以田忌為將,孫臏為師,起兵救韓,孫臏采用過去“圍魏救趙”的戰略,不去直接救韓,而是首先攻魏。魏將龐涓被迫放棄攻韓,趕回迎戰。孫臏認為魏軍素來剽悍勇猛,輕敵齊軍,決定利用他這種心理,誘敵取勝。于是齊軍假裝怯戰,向后退卻,并采取逐日減灶的方法,迷惑敵人,誘其追擊。龐涓追擊齊軍,發現齊軍扎過營的地方,三天中間爐灶減少了一大半,認為齊軍已逃亡過半,非常高興。孫臏估計龐涓晚上可能追趕到馬陵(今范縣西南)險要地段,便就此舍下埋伏,并在道旁樹上寫下“龐涓死于此樹下”八個字,命伏兵看到火光就一齊放箭出擊。龐涓果然在晚上進入馬陵道,見樹上有字,舉火觀看,還未看完,齊軍萬弩齊發,箭如雨下。十萬魏軍全部被殲,魏將龐涓被迫自殺,魏太子申也被俘殺,齊軍大獲全勝。從此,孫臏“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