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墳的由來
2013/9/2 11:13:5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清朝時期,清豐縣紙房鄉大什字村,有個孝子叫趙文炳,他家境貧寒,父親死的早,留下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妹妹。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為了供養老母和小妹,他每天起早貪黑,靠賣豆腐維持生計。
他對母親非常孝順、關心,一日三餐親手端上,每逢母親不高興的時候,他就開導母親,直到母親高興為止。有次母親因病臥床,他竭力照顧不離左右,每次煎好藥湯,都要親口嘗試,怕藥太熱燙到母親,太涼又對病情不好。經他的細心照料,母親的病慢慢好轉,身體逐漸康復,當時鄰人都稱其為大孝子。母親死后,他悲痛至極,也更加思念自己故去的父親,恨自己無力厚葬雙親,為解心中愧疚,就在墳前蓋茅草屋守孝三年。每日他必用新土封墳,燒香祈禱雙親,村民都為之感動。
后來,他做買賣無論走到哪里,路途多么遙遠,回來時都要兜一兜土倒在雙親的墳上。他的妹妹每逢祭日或清明節,也兜一包土上墳,日積月累,墳被封得丈余高,占地近半畝,墳上柏樹成蔭,他的孝行也廣為鄉里傳頌,人們都稱這座墳為“孝子墳”。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