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英挖路整貪官的傳說
2013/9/3 9:53:2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在明朝嘉靖年間,王小瞧仗著自己是皇帝的干兒子,經常到各郡縣搜刮民財,是個有名的貪官。有一年秋天,他聽說河東災荒,就想趁火打劫,在那里大撈一把。他就向皇帝奏了一本,要去察看民情。皇帝一看自己的干兒子這樣關心百姓,心里很高興,馬上下了一道圣旨,封王小瞧為欽差,到河東安撫災民。可是,王小瞧哪里將災情放在心上,沿途只知道吃喝玩樂,講闊氣,擺威風,命人傳 下信去,凡是走到的地方,都必須修一條寬敞的大路,叫官路,凡是大的集鎮 都要蓋接官亭來供他臨時休息。他是奉旨欽差呀,誰敢不聽他的。于是,沿途紛紛修官路,蓋接官亭。清河頭村有一位在朝當巡撫御史的官叫侯英,他是王小瞧的親娘舅,這時正好回家探母,知道此事后非常氣憤,決心整整這個貪官。在王小瞧來的前天晚上,他讓人把從村西頭接官亭,到自己家門口的二里多官路全部挖了二尺深。并且潑上水,表面上撒上干土。第二天,侯英穿著長筒皮靴,帶著幾個鄉紳在接官亭前迎接王小瞧。到中午時分,王小瞧坐著八抬大轎,兩班衙役喝著道,威風凜凜地來了。王小瞧一下轎就看見了侯英,趕忙過來拜見。因為侯英是他舅呀,外甥見了舅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所以王小瞧不敢在舅舅面前擺架子,過來以禮拜見侯英,侯英趕忙攙住他,并讓他回家去,王小瞧只得答應。侯英半攙半拉著王小瞧向家里走去。官路表面上看著像是新修的,實際上面是干土,下面是稀泥。侯英穿著長筒皮靴走起來還好些,這一下可苦了王小瞧,他穿的是官靴,靴筒較短,走在官路上一下子就陷到膝蓋那么深,灌得滿靴筒都是泥巴,一抬腳有十多斤,走路非常費力。不走吧有舅舅拉著,走吧確實累得要命。走了不多遠,渾身的汗就下來了,腿像掉下來似的。想說又不敢說,只好拼著命跟著他舅走。等走到侯英家門口時,王小瞧已累得癱倒在地上不會動彈。官靴也丟了,渾身都是泥。他帶的一班衙役平時個個如狼似虎,驕橫得很,這次卻個個像泥猴,狼狽極了。從此以后,王小瞧和一些貪官污吏再也沒有敢從清河頭的官路上走過。這一帶的人們再也沒有受過貪官污吏的敲詐勒索。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