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廷秀故事(三)——立佛堂
2013/9/3 9:54:0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在濮城東門附近有一座葉家祠堂,每逢年節,不僅葉家人上燈,張姓人家也去上燈。這里邊有個故事,跟葉廷秀有關。
葉廷秀幼年喪父,與母親過著不太富裕的日子。但靠著父親留下的一些產業,加上葉母勤勞節儉也能供得起葉廷秀上學念書。在學堂附近還有一姓張的人家。這家是父女二人過日子,家里很窮,靠父親賣力氣為生。父親出外時,只好把年紀不大的女兒留在家里,做些針線活。
葉廷秀念書很用功,特別愛寫,不斷到張家討些研墨的水。張家姑娘見廷秀勤奮用功又聰明好學,也樂意幫他。一來二去的兩人熟了,不知不覺地有了感情。后來兩人私定終身,海誓山盟,非對方不娶,非對方不嫁。
十年寒窗,葉廷秀已滿腹經倫,文才超人,連中秀才、文舉,名聲大振。一些名家富戶托人前來提親的不少,他一個個都回絕了。母親不知是啥原因,覺得奇怪,也不斷問他,廷秀本想等趕考后再說,因被母親催問不過,只好說出了與張家姑娘相愛之事。母親認為,放著這么多名家富戶小姐不要,為啥要與一窮家女子成親呢?并且聽廷秀說只是愛慕,于是,就表明不同意這門親事,并說她要自己作主為廷秀另選名門之女。
葉廷秀本是個孝子,他既不能頂撞母親,又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想等趕考后有了功名再想法慢慢疏通母親,當時就沒表態。可是,有了名氣的人家,消息傳得很快,葉母不同意張家親事的事,不幾天就傳了出來。俗話說,錢越掙越少,話越傳越多等傳到張家姑娘耳朵里,那種流枝加葉貶低姑娘的話就多啦。什么門不當戶不對啦,葉廷秀有了功名,根本就看不上她啦等等。
張家姑娘雖不是大家閨秀,但人俊性傲,想到自己暗訂終身,又被人家嫌棄,此事已傳得滿城風雨,以后還怎樣做人?那時候人都看重名譽,特別是一個姑娘家。她又恨葉廷秀背信棄義,又怨自己命不好,越想越氣,一根繩子朝梁上一搭就懸梁自盡了。葉廷秀聽到消息,懊悔不已,終日悶悶不樂,但考期已近,就打點進京應試。
這天大考,葉廷秀坐在案前,心煩意亂,才思遲純,文筆不通。恍惚間,只見張家姑娘站在面前,含冤帶怒奪卷在手。葉廷秀打起精神拭目觀看,并無人影,只見卷子掀翻不已,就知道是張家姑娘來訴冤屈。他重新閉目,默默禱告,許諾回去一定給她建祠堂、塑金身。然后再去答卷,頓時神清氣爽,才思敏捷,文筆流暢。三場考畢,得中前十名進士。他不食前言,就在張家附近買了塊土地,建了一座祠堂,塑了張家姑娘的金身。但這座葉家建造的祠堂里的塑像不是葉家人,所以葉廷秀擬下了個名字叫“立佛堂”,可能就是站立而死的意思吧。張家人也念葉廷秀的做官清正,是仁義君子,每逢年節也就主動去葉家祠堂給本家姑娘上燈供奉,后人也就沿以為俗了。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