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學就要興建了,武訓又犯了悉。義學是窮學校,又得聘請名師,咋辦呢?為此,他跑遍附近的大名、開州、臨清,濟寧、洛陽十幾個府縣查訪。他走著唱著:“辦義學,缺少錢,請名師,幫助俺,吃點苦,行了善,積恩德,是圣賢。”
一天,他來到壽張縣。聽街上的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說,崔家寨子進士崔準,通達五經四書。學問高深,德高望重,厭倦官場,在鄉閑住。心里一動,便去了崔家寨。他身穿開花襖,肩挎要飯籃,手拖打狗棍,來到了崔進士家門口,放下籃子,打著竹板唱道:“老白丁,真作難,去扛活,不給錢,賬本假,筆尖彎,耍無賴,欺侮俺,心中苦,向誰談,叫花子,真可憐,走街巷,來討飯,忍饑餓,俺要辦個義學院,辛辛苦苦十幾年,老少爺們看一看。”
崔夫人正在家中吃午飯,忽聽門口有人唱蓮花落,認為是要飯的,就讓孩子拿了兩個白饃送去了,武訓見了卻不接饃,又唱道:“不討米,不討面,俺要和進士爺爺見一面。”
小孩回頭告訴母親,崔夫人出來,見一留著一條小辮子的要飯化子,不知有何事情要見進大,也不想多問,只說進士出外訪友,過幾天才能回來。
武訓聽了隨口唱道:“不見面,我不走,為辦義學我跪到您門口。”
崔夫人無奈,從家里端來熱菜熱饃,讓武訓吃,武訓仍是不吃,又唱:“不吃饃,不覺餓,見了進十把話說。”
等了一天,崔進士也沒回來。夜里他就囫圇睡在街上,人來看熱鬧,他就唱:“愿挨餓,愿受凍,辦不起義學心里不干凈。”
第二天,崔進士回來了。聽說有個叫化子跪在門口,非要見他不走,心里詫疑,以為他想要點米面。大清早便用布袋裝了些米面叫人送到門口,武訓搖了搖頭。又送了銅錢,武訓還是不要,又換成衣服,仍是不要。他覺得有些蹊蹺,便親自出門去見武訓,果然見一位穿得破破爛爛的叫化子跪在門前,便問道:“遠路來到,缺錢缺糧,只管講來,我一定盡力資助。”
武訓見了,料定此人是崔進士,便起身下拜,拱手道:“走百里,把頭磕,請先生,辦義學。小人武訓,堂邑縣武莊人,自幼行乞為生,從小決心辦義學,積攢錢糧幾十年,學堂快辦好了,想請先生到學堂去教書。”
崔進士聽了,不相信地搖了搖頭:“別說戲話了,靠你這窮要飯化子辦義學堂,從古至今無有的事。”
武訓笑道:“從前無有今天有,叫化子辦學不是丑。”
崔進士將信將疑,順口答道:“行啊,要真能辦成義學堂,我就去。”武訓聽了,急忙跪地連磕三個響頭,起身就走,嘴里唱道:“磕了頭,作了揖,義學堂蓋好來請你。”
過了幾個月,義學堂蓋好了,武訓叫人寫了聘書,親自送到崔進士家里。崔進士了解了武訓的情況,也很為武訓辦學精神所感動,便滿口答應了。又過了幾天,便騎著毛驢來到堂邑柳林武訓的義學堂,成了第一位教書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