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二娘跟著父親孫興在十字坡開店,白天干活,晚上習武,學了些竄、蹦、跳、躍、滾、爬、擠、靠的本事,打起架來不要命。鄉(xiāng)里人們都叫她二潑小子、小夜叉。
因家里窮,每天早起二娘都到樹林里去砍柴。她雖然會一點武藝,但上樹不太利索,砍柴不多,因此向爹爹提出要再學學爬樹。老孫興笑了:“武術行里,還沒聽說有專門教爬樹的師傅哩,以后自己琢磨著練吧。”
從此以后,二娘擠空就在家里練爬樹,雖然不得要領,但她十分用功,不練得滿身大汗不算完。
這天,店里住進一班耍猴的,其中有個姑娘叫李小英,她看到二娘練爬樹這樣吃苦,就對她說:“大妹妹,你那個爬樹法太累了,我給你找個師傅,準能學得快!”
小英說著將自己的猴子牽來為她做示范。連打幾個響鞭,只見小猴子起身一躍,抓住樹身,手扒腳蹬地往上爬,不大會兒就爬到樹梢,還手抓著樹枝做了幾個動作。接著又在樹上竄蹦、跳躍,忽上忽下,露出了好多技巧。
二娘目不轉睛地看著,琢磨著,終于看出了點門道:猴子爬樹不粘身,手扒腳蹬,腰彎如弓。這樣爬樹又輕巧又快當。后來,孫二娘就按猴子的法練習爬樹。時間長了,熟能生巧,不論爬大樹小樹,她都不挨身子,手扒腳蹬,眨眼就能上去。別人都稱她為“爬樹王”。
孫二娘不僅武藝學得好,而且還有一顆菩薩心,樂于助人。然而好人總有好報,她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幫助了她。
一天早上,孫二娘剛開店門,就看見門外雪窩里躺著一個人。孫二娘忙上前攙起,原來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蒼發(fā)尼姑。孫二娘把她扶到店里,臥在炕上,蓋上棉被,又熬了姜糖水喂她。尼姑慢慢蘇醒過來。對孫二娘十分感激。說道:“我是路過此地,受了風寒,昏倒在店門前,多虧姑娘相救。”后來,尼姑在店里養(yǎng)病,孫二娘天天端茶送飯,兩三個月后尼姑的病情才有了好轉。
一天,店里忽然來了一幫人,進門就大喊大叫:“店家,快給做菜,八八六十四個碗,不許重樣!越快越好。”說話的人是個膀大腰圓,歪頭邪眼的家伙,原來此人叫花白蛇。他仗著姐夫在朝居官,就成了腰里綁扁擔——橫行的主兒;ò咨邘еL匹騾子。雇了一些保鏢,名為行商,其實盡干些不法之事。
酒菜上齊了,花白蛇又大叫起來:“店家小妮,快來陪客,把大爺侍候好了,賞錢有的是。”
尼姑一看忙對二娘說:“這人來者不善,招待不好,怕要出亂子。”尼姑化妝了一番,手端托盤送來了菜;ò咨咝Φ溃“小店婆先陪大爺喝個酒,然后再陪我睡一夜,你看咋樣”話音剛落,就癱瘓在那兒,不言不語了。
幾個隨從、保鏢也沒有發(fā)現(xiàn),還一個勁地亂吵亂嚷,請店婆陪酒同飲。
尼姑說:“我陪個酒,來,端杯!”說著用手指照大個子肩頭一指,兩個胳膊就搭拉下來了,又照矮個子腿彎一蹋,腿麻木的動彈不得啦。一會兒店里栽倒一大片,歪頭的、擰脖的、伸腿的、張嘴的、瞪眼的,都哭叫著饒命。
尼姑脫下花衣,換上道袍,一伙惡徒連聲叫喊:“菩薩奶奶,饒了俺吧,俺是有眼不識泰山。”“你們這伙惡徒,我叫你們滾著走,跪著走,今后再做壞事,擰掉你們的腦袋。”尼姑說著朝惡徒這個一耳光,那個一腳,照這個點一下,向那個指一下,不一會兒就都起來了。一個個像癩蛤蟆似的,低頭搭拉腦袋,交了飯錢溜走了。
孫二娘忙跪下拜尼姑為師。尼姑住在店里教孫二娘武藝,把她那套點穴法、錯骨法,都傳給了孫二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