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五大名旦”之一閻立品老師的代表劇目《秦雪梅》,以其優美的唱腔,精湛的表演,著稱于戲曲藝術舞臺。
此劇前后共有《觀文》、《訓女》、《吊孝》等數場,劇情前后貫穿,環環相扣,矛盾迭起,引人入勝。每一場都有一個小的戲曲高潮,使主人翁的命運時時牽動著觀眾的每一根神經。臺上臺下這種強烈的共鳴,體現了戲曲藝術鮮明的藝術風格;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作為一出久唱不衰的傳統劇目,《秦雪梅》的精,則精于其三美:文美、曲美、表演美。
一、文美
在豫劇眾多的傳統戲當中,象《秦雪梅》一劇,文詞精美流暢,文學性相當強的劇目可謂鳳毛麟角。
《秦雪梅》揚揚上千句唱詞,句與句之間,中心詞絕少有重復的現象;段與段之間的中心句更是各具千秋,用詞之恰當,表意只貼切,皆可謂空前。如:《觀文》一場的:“怎不想你來投親時受歧視窘狀,怎不想你寄人籬下豈能久長……你若是自暴自棄功名無望,到頭來定承受痛苦悲傷……”等。這其中的詞、句、段不僅體現了劇中人物的生活背景,社會地位;同時還恰倒好處地反映了人物此時此地的內心矛盾和思想感情。再如,《訓女》一場的“商公子知禮儀兒明閨訓,彼此間一見面相敬如賓。……我勸他務功名攀桂登云。俺二人本是那夫妻情分,是夫妻說句話有什么不倫?”運用了戲曲常用的“十字韻”使上下韻壓韻合轍,富有詩詞般的韻律之美。又如,《吊孝》一場中:“你可見那春日柳梢眼燕飛過,你可見那冬陽檐下舞雙鵲。你可見年那綠水池邊鴛鴦臥,你可見那青山崖前白鷺落。……”一連串的排比句,表達了劇中人物向往美好愛情的純真情感,還揭示了劇作者豐富的浪漫主義創作情懷,這在當今也是難能可貴的。不僅如此,在好多的語句當中還顯示了藝術家深厚的古文化底蘊。象《祭文》當中:“誰知書館一會,引出禍殃。家父遷怒,逐出東床。郎懷怨憤,染病臥床……君為亡魂,妾做孤孀。……聞君訃訊,斷我柔腸。扶柩一慟,血淚千行。清酒瀝地,紙灰飛揚……”較多地運用了四字句和六字句等一些較少見的古文格式,將中國的古文化合情合理地運用到戲曲藝術當中,進一步為此劇的文詞增添了一筆亮麗的色彩
二、曲美
唱腔是戲曲藝術當中,用來刻畫人物性格,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表現手段。特別是象《秦雪梅》這樣以唱工戲為主的劇目,有了前面所述那樣朗朗上口而又優美多彩的唱詞做前提,發展出了膾炙人口,傳唱大河上下的精彩唱段。
《秦》劇的唱腔,發揚了閻派唱腔的個性特點。在繼承豫劇祥符調唱法清新柔美特點的同時,進行了大膽的革新。既優雅內斂而又不張揚,既講究吐字歸韻,又在不影響吐字的前提下對唱腔的旋律進行了有效的優化,使之充分發揮真假嗓結合的唱法,大大拓展了唱腔的表現手段和方法。
“字是腔的基礎,腔是字的衍生”說明唱詞和唱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秦雪梅》一劇的唱腔在這一方面可謂典范。它的唱腔成功地解決了中州韻的聲調問題,收到了字正腔圓的藝術效果。如:“怎不想你來投親時受歧視窘狀”一句。“投親”兩字“投”為去聲“親”為上音,在聲腔的處理上采用了加倚音的手法,在“投”字的“7”音上加了高音“2”做輔音,同時在“親”字的高音“2”上加中音“7”做倚音,這樣,既突出了以字行腔的特點,又對旋律起到了韻色的作用。再如:“商林兄你且在書房坐穩”一句中,“商林兄”三字以慢板頭句腔的歸韻唱法唱出,既有效的處理了“吐字歸韻”的問題,還恰倒好處地表達了人物此時此刻的心理活動。
豫劇唱腔在眾多人心目中的印象是鏗鏘有力,其實,這只是豫劇唱腔表現手段的一個方面,豫劇祥符調就特別擅長柔美或多愁善感這樣的思想情緒。如:《吊孝》整場戲音樂唱腔一直都是在悲痛、傷感、憂愁這樣一種情緒中徘徊。當雪梅走進靈堂,看到商林靈位時,那種悲痛欲絕的感情砰然爆發。唱腔恰到好處的運用了“滾白”的唱法,表達了雪梅淚哽咽喉,痛苦萬狀的情感,而后轉入慢二八的敘事唱法。讓人聽起來悲悲切切,哀哀怨怨揪人肺腑的痛,同時還感受到了優美唱腔的無限魅力。
另外,唱腔中還運用了強烈的節奏對比,渲染烘托戲曲氣氛,通過一些技術手段的使用,將唱腔處理的更加貼近感情,貼近人物。用優美的唱腔,再次完美地演繹了愛情這一人類永恒的話題。
三、表演美
《秦雪梅》一劇在表演方面,繼承了梅蘭芳大師表演風格,講究手到、眼到、心到,手、眼、身、法、步,一招一式都要求規范到位,舉手投足間無不為劇中人物服務;真正要求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是為著刻畫劇中人物。
如:第一場《觀文》秦雪梅上場的臺步和《吊孝》一場雪梅上場的臺步,既展示了身體與步伐高度的協調,同時,還體現出大家閨秀那種羞羞嗒嗒,行不動裙,笑不露齒的人物心理,這是它們的相同點;同樣是這兩個臺步,因人物情感的變化,場景的不同,所表現出的人物不同的內心感情自白也不相同。前者是羞怯的,對愛情充滿向往的一種人物心理,而后者則表述了角色悲痛,沉重的內心世界。無論是悲傷的還是羞怯的,甚至是其他的人物心理或戲曲情感的表演,都是建立在美的基礎上的,給觀眾以感官享受的程式化藝術。
閻立品老師雖然已離我們而去,她所創作的美的藝術和留給后人的藝術的美,則永遠是春意盎然。她的一曲《秦雪梅》將香飄萬里,成為我們永遠的精神財富。【原標題:雪壓枝吐蕊,梅開萬里芳:豫劇《秦雪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