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濮陽 >> 文化遺產 >> 文遺學術專欄 >> 瀏覽濮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柳子戲近現代流布綜考(3)

2013/4/16 16:04:34 點擊數: 【字體:



    ⑾、各地業余劇團

    山東沂南、莒南、泰安、汶上、鄆城、曹縣、臨清、陽谷、夏津以及河南、河北、蘇北等地的業余劇團演出也經常舉行,非常紅火。

    本時期的主要班社大都由地主、官員主辦,經濟條件好,群眾需求大,柳子戲呈現出中興的局面。

    4、抗戰時期幾大班社的慘淡經營與劇種的逐漸衰敗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柳子戲遭受摧殘,萎靡凋零,只剩下幾大班社仍在慘淡經營、堅持演出。

    前文已述,《中國戲曲志》曾載:“曹縣大曾班,以張春雷為主,活動在曹縣、菏澤、東明、滑縣一帶;小曾班,以王福潤、孫家義等為主,活動在巨野、陽谷、館陶、濮陽一帶;濟寧孫班,以劉云駟、李文遠為主,活動在濟寧、嘉祥、曲阜、泗水、寧陽一帶。”這里的“大曾班”應該指的是1935年以張春雷為首組成的新的柳子戲班。《戲曲之鄉》中曾提到,1935年,“由張春雷組成一個柳子戲班,在東明、菏澤、豐縣、曹縣一帶演出,直至抗戰時期也沒停止。”[15]“小曾班,以王福潤、孫家義等為主”,應為小曾班、孫家義班的合流,1942年,改為“公義班”,1944年被抗日民主政府接管,改名為“新聲劇社”。本文作者認為,大曾班也在建國前加入了新聲劇社,否則就沒有張春雷等人后來從新聲劇社出走一事。除以上班社外,本時期定陶宋樓班繼續活動,一直持續到建國之前。

    1940年,山東單縣賈舉人曾成立柳子劇團。菏澤、巨野、鄆城、曹縣、定陶等地的“玩友”班,臨清田莊、東平、臨沂、泰安一帶的業余劇團都曾在本時期展開活動。

    《柳子戲簡史》中記載,抗戰期間,臨沂地區的八路軍戰士曾利用柳子戲形式編演新劇,進行宣傳活動。時任八路軍115師教5旅宣傳隊長的王汝俊曾編寫新劇《王二懶春耕》,在魯南革命根據地演出。雖然這種嘗試只是曇花一現,畢竟預示著柳子戲新的戲曲人生即將來臨。

    5、建國前后的班社整合與大規模戲改的前夜

    經歷了抗日戰爭和國內戰爭時期的社會動蕩,演員們收入微薄,難以維持演出生活,建國前存在的柳子戲班社已經寥寥無幾,并紛紛改名(改制)為“劇社”或“劇團”,其中,定陶宋樓班于1948年遷至山東鄆城,主要演員有劉進堂、鄭蘭亭、張興成等,1950年定名為鄆城縣工農劇社。“建國初期,山東境內的柳子戲職業劇團有鄆城縣工農劇社、復程縣新聲劇社、曲阜縣新生劇社、嘉祥縣人民劇社等。”[16] 河南清豐楊春田倡導成立的白馬楊班于1951年改組為清豐縣柳子劇團。

    1953年,由于對新聲劇社被改為四平調劇團不滿,張春雷與何芳善帶領一部分藝人離開復程縣,參加了鄆城縣工農劇社。曲阜縣新生劇社由原濟寧孫家班的李文遠等人組成,嘉祥縣人民劇社由楊漢春、苗悅芹等人組成,后兩班解散,主要演員都參加了鄆城縣工農劇社。從此,在山東省境內,幾大科班爭榮的局面結束,鄆城縣工農劇社一枝獨秀的局面形成。

    對于該劇團的名字,目前所見到的書籍、互聯網上的文章都是“社”、“團”混用,沒有區分。菏澤藝術學校柳子戲教師王繼星告訴本文作者:“鄆城縣工農劇社一開始名字就是‘劇社’,在調省成為山東省柳子劇團之前改名為‘鄆城縣工農劇團’。”

    1950年7月,山東省文聯成立了地方戲曲研究室,開始了柳子戲資料的調查收集工作,1952年10月,山東省文化局成立了“戲曲劇目審定組”,1953年5月,“山東省戲曲工作組”成立,全省的戲改工作全面鋪開。柳子戲和其他劇種一起,開始了革新和嬗變的另一段戲劇性歷程。

    注:

    [1][2][6]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戲曲志·山東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4年10月第1版,第86頁,第86頁,第86頁。

    [3]齊軍,楊林鴻:《百年流轉聽吹腔》,《大眾日報》2003年4月18日。

    [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南省清豐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清豐文史資料·第三輯》,1989年,第108頁。

    [5][7][8][11][12][13][14][16]紀根垠:《柳子戲簡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第112頁,第117頁,第127頁,第122頁,第123頁,第125頁,第119頁,第220頁。

    [9][10]]15]山東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戲曲之鄉》,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第243頁,第243頁,第243頁。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孔孟之鄉 2006-7-8 作者:王建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