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高
往往在節目開播前1分鐘,導播還沒把新聞稿送到主持人手上。
李瑞英透露,為了采集到更及時的新聞,導播們往往在節目開播前1分鐘,還沒把新聞稿送到主持人手上。“有時候我也會著急,催問導播怎么還不見稿子。導播還會笑我‘都老主持人了,還著急!’”結果最夸張的一次,節目開始前15秒,她才拿到新聞稿,“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得有拿到稿件就能流暢播報的能力,而現在的新聞信息量特別大,要求主持人每分鐘的語速快達300字。”
不僅如此,《新聞聯播》要求必須在半小時內播完,如果所有新聞播報結束時還剩十幾秒,就得聽從導播指揮臨時插播新聞,更加考驗主持人臨場應變能力,“因為后面跟的廣告又必須準時播,如果不能及時念完,那就肯定造成事故,所以《新聞聯播》的主持人,都練就了9字一行、3行念5秒的標準能力。因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
壓力大
擔心早上起不來,就上3個鬧鐘,好不容易驚醒,發現才半夜12點!
因為《新聞聯播》的要求特別嚴格,因此眾主播們在做節目時都全神貫注,節目外也是神經高度緊張。“我們幾乎都做過噩夢。擔心早上播新聞起不來,就上3個鬧鐘。結果晚上睡覺就夢見鬧鐘響了自己卻醒不來,等好不容易驚醒,發現其實才半夜12點!”李瑞英表示。
由于壓力大,央視的新聞主播們也經常感到自己的知識儲備不夠,李瑞英就在幾年前因為這個困惑,專門重回學校深造。
處罰嚴
如出現無法挽回的錯誤,主持人當天播完新聞,第二天就得下崗。
李瑞英透露,央視一位主播在播報“海峽西岸”時,一口誤念成了“海峽兩岸”,結果節目播出后的第二天,央視副臺長就這個問題給《新聞聯播》節目組開了一整天會,強調一字之差完全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因為《新聞聯播》在深夜還要重播、送給西藏臺、新疆臺播出時還要翻譯成藏語和維語,海外落地媒體也要及時播報,這一個字的更改,完全可能工程浩大。
也正因為《新聞聯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令央視對該欄目的處罰十分嚴格。李瑞英透露,《新聞聯播》主持人的口誤分A、B、C、D四類,最嚴重的A類錯誤號稱“就地死亡法”,如果出現無法挽回的錯誤,主持人當天播完新聞,第二天就得下崗。為了避免播報新聞時有不會念的生僻字,主播們幾乎新華字典從不離身。這次來川參加“心連心”慰問演出,李瑞英要負責參與朗誦,也專門把字典放到了行李箱里。【原標題:李瑞英:央視一次口誤就有可能下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