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商瓷,取‘鄭州’、‘商都’、‘瓷之精粹’首字為名,是漫長而久遠的商代中期原始青瓷的后裔,是對3000多年前商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眼前的閻夫立,雖然因為一年多以前那場突如其來的病患,身子骨仍不硬朗,但他的話擲地有聲。
打破傳統釉色,鄭商瓷自然窯變的釉色豐富多彩,恰似進入了五彩繽紛的別樣天地,金鑲玉、金鑲翠、銀鑲翠、碧水藍、鸚哥綠、金杏黃、蟹甲青、丁香紫、玫瑰紅等一百多種釉色,表面的結晶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廬山真面目,梅花紋、雪花紋、金絲紋、羽片紋等100多種紋飾、300多種自然景色盡收眼底。
閻夫立的銳意創新贏得了各方的認可和嘉獎:1997年香港回歸,河南省政府向香港特區政府贈送的一對特大鈞瓷瓶“豫象送寶”是他主持設計燒制;他親手設計燒制的鈞瓷觀音瓶、淑女瓶、梅瓶作為國禮贈送給11個國家的首腦;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13件鄭商瓷受邀在寸土寸金的世博村藝萃館展出。如今鄭商瓷走出國門傳遍7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鄭州名片、中國符號,像文化使者架起友誼的橋梁。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窯變自古就是鈞瓷迷人、寶貴之所在,可鈞瓷界不少人怕變,閻夫立卻認為“變正是鈞瓷的神魂”。透過他的作品,能感受到他心頭燃燒的熊熊之火,這火,源自他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而創新是這火永不熄滅的源泉。策劃 楊光 王璇 攝影 陳靖 文字 李穎【原標題:鄭商瓷:小窯燒出的“中國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