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被稱為是盛產瓷器的國度,在宋代,以“鈞、汝、官、哥、定”為代表的五大名瓷遐邇聞名。她曾作為中國的“形象大使”蜚聲海內外。今天,在博大精深的商文化孕育地中國鄭州的一個小窯里,應運而生了一種新瓷種——
1965年,鄭州銘功路商代遺址發現14座排列有序的陶窯,一件原始青釉的瓷尊更成為商城制陶業的驕傲,把中國的制瓷歷史上推到三千多年前。
日前,記者來到侯寨鄉櫻桃溝景區,一所懸掛著鄭商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牌子的深宅,叩開大門,一座別開洞天的鄭商瓷“圣殿”豁然敞開,閻夫立,就是這座殿堂的締造者,在這里,他親自設計、焊接節能環保輕型窯爐,和泥拉坯配釉,親自點火、看火、調火,一身泥灰,一雙粗手,成了地地道道一個玩土玩火的陶瓷師父。
1965年的重大發現引起了出生于陶瓷世家的閻夫立的極大關注,他用了整整13年,利用鄭州市轄區內的瓷礦原料和水,在他主持建立的環保節能窯爐中,創燒成了新瓷種,她繼承了3000多年前青商瓷和五代后周柴官窯瓷器的特點,幻化出漂亮的窯變釉色和粗、細、彎、折的金銀線紋路,浴火重生的新瓷種被閻夫立命名為“鄭商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