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拳是中國目前唯一結合
“禪理、道法、武術、醫學、藝術”的一種拳術
2011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太乙拳,古稱太醫拳,是中國目前唯一結合“禪理、道法、武術、醫學、藝術”的一種拳術,在中國的武術界、中醫藥養生保健界、體育界都具有明顯的獨特性,差異化優勢明顯,可謂“養生文化的代表”,具有健身的功效,也有養生醫病的療效。由于它套路自成體系,具有傳承性和獨特性,2008年,被列入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又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醫學武學的傳承與傳習,多為師徒相授的方式。在人的活動半徑越來越大的當代,顯然不能滿足需求。在多年習練和教學的基礎上,張勛華漸有所悟,利用現代科技有效解決了“復制”難題。目前,張勛華已經建立起多位一體的可持續發展格局:以太乙拳傳習所為主要核心、以電子產品研究所為有力后盾、以分布各公園廣場的習練站為群眾依托、以高等院校為專業提升的全方位發展模式,立志,造福世人。
“過去人們一提到文化遺產,就覺得似乎與現代生活沒什么聯系,不適用,也就不感興趣,其實,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完全可以造福現代生活。”張勛華眼里流露出大醫精誠的信念,“我相信,有了現代科技的保駕護航,在不久的將來,太乙文化將走進家庭、走進辦公室,不但是人們健身的有效方法,還將成為人們的私人健康養生顧問。”
A
走出國門 傳播太乙文化
張勛華出生于中醫世家,自小打下深厚的中醫和太乙拳基礎,青年時代師從我國中醫泰斗、衛生部第一任中醫司司長呂炳奎先生研習傳統醫術,是一位卓有成績的傳統醫學踐行者。
在被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之前,張勛華就已經自覺地開始繼承、傳播太乙拳。在義務教授太乙拳的過程中,張勛華一直在思考:太乙拳這么好,但不能光憑口說,怎么樣才能量化效果,讓人直觀地看到呢?經過長期潛心研究,張勛華終于創造性地運用遠古“紅繩懸脈”和現代高科技技術,研制成功太醫診脈器,并于2005年以“中醫電子診脈保健器”為名獲準國家發明專利。
“太醫診脈器是太乙拳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張勛華說,診脈器是網絡醫院的終端,目前,就有不少學員通過診脈器接受遠程指導,細微到膳食、著裝甚至家居。
張勛華習練太乙拳已有數十年,在他看來,少林太乙拳蘊含的正是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的精神。“它不僅是一種強力的代名詞,是一種融會貫通的思維,更是一種哲學和文化,它是禪、武、醫、藝的交融。” 在張勛華的推廣下,太乙拳不僅在國內有眾多的習練者,還走出國門,受到了國外友人的追捧。
2006年,張勛華因在哈佛大學創下了兩小時為55人準確診病的紀錄,被哈佛大學聘為客座教授,而太乙拳也成為哈佛大學體育系必修課程;2007年,美國麻省州政府為張勛華頒發了“中美文化交流使者”證書;2008年、2009年,張勛華兩度赴澳,傳播太乙拳。“鄭州歌舞劇院《風中少林》在澳洲巡演時,邀請我作為特聘武術演員加盟舞劇演出,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鮮活地展示在舞臺上。”
在張勛華的努力下,太乙文化成為國際健康產業協會職業教育培訓課程;以太乙拳為主題的相關機構相繼成立,如國際(美國)康復醫學研究機構、國際(美國)少林太乙拳促進會、美國哈佛大學少林文化基金會、太乙苑俱樂部、太乙養生館、太乙禪武醫研修院等。一年前,張勛華通過經絡調理治愈了西亞斯國際學院陳肖純理事長的膝蓋頑疾,其決定將太乙拳引入大學課程。目前,西亞斯國術專修學院正在籌備中。
B
太乙球 鄭州市的文化名片
“過去人們一提到文化遺產,就覺得似乎與現代生活沒什么聯系,不適用,也就不感興趣,其實,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完全可以造,F代生活。”張勛華說,為此,他發明了太乙球——龍脈健身球。
“太乙球”是由太乙拳核心動作組編而成的專業脊椎運動,可以防止脊椎病變,改善心腦供血,調節內分泌,增強免疫力。因為易學、速效、經濟、方便,張勛華培訓的200名教練分布在綠城廣場、濱河公園、紫荊山廣場、文博廣場等市區十幾個廣場帶領市民練拳,他本人也會依次到各大晨練廣場義務教大家練拳、揉球,通過強身健體,直接使廣大群眾得到“文化遺產”帶來的實惠。2010年太乙球被列為國家科技部“康復運動及推廣”課題項目。
“所謂太乙,在中國傳統哲學中就是世界本源的意思。莊子曰‘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乙’。”張勛華介紹說,出身少林的道教大師張三豐,將釋道儒三教中修身養性的理念三合為一,結合少林拳法和道家練氣、養生之法,以少林拳術為基礎,集禪宗修煉、道家養生、易筋、形意、八卦等多家武術于一身,將禪醫與武術內功相結合,將中醫和養生氣功相結合,創立了“少林太乙拳”。此后,經過歷代武術大師的傳承、發展,禪、武、醫、藝,如同百川匯集的一片汪洋,浩浩蕩蕩地流淌在中原歷史的河道中。
張勛華從太乙拳的醫學文化中發現腰椎因缺乏科學的有氧運動,久坐傷氣,以及受到風寒濕外邪及外力所傷,導致氣滯血淤,經脈、骨骼得不到氣血的滋養,特別是腰椎兩邊的筋縮導致腰椎病變。他從太乙拳科學運動和禪、武、醫的理論角度認為 “讓腰椎平衡運動”,配合冥想拉筋和內功心法養生,能達到自我預防、診斷和自我療愈的治未病的效果。
“把球的直徑設置為45厘米,運用正確的方法旋轉球體一周,可使人的脊椎轉動一遍。簡單易學,不管你在家里、在運動場所、在辦公室,只要有兩平方米的空間,就可以開展運動。每天十分鐘練習,一個月下來就能初步體驗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C
用現代科技手段
提升“天人合一”的傳統理念
關于祖傳中醫和武術,不少人都認為,有太多高深玄妙的理論,什么陰陽五行、經絡穴位、氣功心法之類,正因為看不見摸不著,有人不相信甚至排斥。目前在鄭州市太乙拳傳習所已形成的五行調理、五行飲食、放松調理為系統的完整體系,讓人可以親身體驗到那些玄之又玄的東西。
采用世界首創的以中心柱體圍繞式光影劇場方式的神龍飛天,動人心魄;采用現代全新的舞臺技術互動光影表演的太乙光影秀,通過三折幕的方式帶人進入意想的空間;集動漫、健身養生、娛樂于一體的高科技項目——5D動漫減壓廳,在國內外尚屬首創。其在3D動漫基礎上,運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4D視聽技術與中國醫學金、木、水、火、土五行健康養生理論相結合,由色、味、音、磁、能等五種人體需求的康復減壓系統組成,打造出一個超強的生物磁場空間,通過改變人體腦電波,調節人體生理和心理機能的不平衡狀態,從而疏解壓力,平衡心身,疏通經絡和調節神經及內分泌系統,在輕松中減輕生活、工作等壓力,享受中國傳統醫術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所產生的樂趣。
談及發展,張勛華說,在此基礎上的多媒體光影秀劇場正在加緊完善中。“這來源于美國的光影劇場表演,是傳統演出劇場的現代化升級,融入高科技的多媒體設備和技術,以全新的多媒體集成方式演繹主體性表演。是光影聲效通過多媒體控制集成,運用現代高科技影像技術,并綜合多功能舞臺特效設備,如激光、霧效、水幕、火焰,并可配合不同氣味噴發,利用影像、真人表演或幻影成像的舞臺表現形式,將觀眾融于生動的主題故事環境之中。最大限度地讓環境對人施加影響,實現‘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