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華的聽力有點兒問題,和她說話需要大聲“喊”,她才能聽見。
曾在印刷廠上班的她,看到成堆的邊角廢料,偶然想起在街上看到的一幕:有小販售賣用一分面值的人民幣折成的“菠蘿”“龍船”。她突發奇想:“為啥不能用廢紙折?”從那天起,她就開始自己摸索了。“學著學著,我就入了迷!剛開始的時候是折了拆、拆了折,反反復復,慢慢地折得就好看了。”熟能生巧,蔡建華開始了創新。用看到的一切事物當模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作品出現在大家面前:大龍蝦、招財貓、熊貓、仙鶴、花瓶、雙龍戲珠、九龍戲珠、孔雀開屏、金雞報喜、燕子鳥巢、十二生肖等1000多種。
就這樣,在日常生活中,從身邊發現并創新,加上心靈手巧,蔡建華把廢品變成了“寶貝”。8年來,蔡建華收獲了沉甸甸的榮譽:中國民間工藝博覽會金獎等40多個省級、全國獲獎證書;曾接受中國文聯和奧組委邀請參加奧運會開幕式的民間藝術展;受邀到北京教巴基斯坦小朋友學紙雕;很多作品被國內外人士收藏,被授予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蔡建華不斷挑戰高峰,創作了五福娃、奧運火炬和鳥巢之后,她又花費半年時間用10萬張彩紙做鄭州的標志性建筑——二七紀念塔的紙雕,目前正在創作又一新的“工程”——千手觀音。“高1.6米,寬1米,大約需要用25萬張彩紙。”充滿信心的蔡建華,準備帶著這幅巨作參加今年10月份在山東舉辦的中國民間工藝博覽會。
如今,每天都有很多人來蔡建華家拜訪,有慕名來參觀的,有來買紙雕的,也有來拜師學藝的,蔡建華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原標題:“二七塔”搬家中 巧手織出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