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工程都避開的古建筑,真要拆嗎?
因村里老路擴建,鄭州市上街區柏廟村古民居或將被拆
村民擔心、惋惜、著急:
閱讀提示
“這么古色古香的老建筑,鄭州市的交通重點工程建設時都特意避開了,就因為區政府要修一條小支路,真要拆了嗎?”連日來,被鎮領導告知村里的孫氏莊園、孫氏宗祠等老建筑可能要被拆除時,鄭州市上街區峽窩鎮柏廟村眾多村民和鄭州的不少古民居保護志愿者都急了。
報料
莊園式古民居或將被拆
眾村民很著急
昨日下午1時許,鄭州市古民居保護志愿者彭保紅來電說,鄭州市上街區峽窩鎮柏廟村的老建筑因為修路可能要被拆除了,“村民們給我們打電話了,都很著急,希望能保住它們”。
昨日下午3時55分,大河報記者與古民居保護志愿者來到柏廟村。此時,位于村西中原西路旁高聳的4層古民居和孫氏宗祠仍在。
不過,柏廟村村民、河南省中原孫氏文化研究會會長孫盡忠說,前幾天,峽窩鎮黨委書記已經口頭告知,因為區政府要對村內老路拓寬改造,修建五云路,孫氏宗祠和路北的古民居可能會被拆除,或者部分拆除。
“鎮政府領導說,五云路的紅線寬為30米。我們丈量過,現在古民居門樓和孫氏宗祠大門之間距離為18.7米。如果在中間修路,肯定要拆除老建筑。”今年71歲的孫盡忠說,柏廟村的“防御式古民居”進深大,樓層高,在鄭州比較少見,哪怕是部分拆除,都十分可惜。
疑問
交通重點工程能為其避讓為啥修個小路反要拆
據孫盡忠講,柏廟村現存的古民居都是孫氏莊園的一部分。在清末民初鼎盛時期,孫氏莊園的占地面積達到了40多畝,最高的樓房,達到了5層,高度超過20米。如今的孫氏莊園,雖然屢經破壞,但依然有著當年的影子。
孫盡忠說,路南的孫氏宗祠始建于1737年,至今大廳一面山墻仍為原始樣式,門樓也有160多年歷史,無論是建筑格局和遺留文化,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這些孫氏莊園古民居,包括孫氏宗祠,中原西路打通時都刻意避開了,為啥修個小小的五云路就要拆呢?”
大河報記者現場看到,該處中原西路快車道在柏廟村段形成一段弧形,剛好與孫氏宗祠和路北的古民居回避開來。這些老建筑,目前正處于中原西路東側即將建設的綠化帶范圍內。路口的公示牌還顯示,該處的中原路西延(鄭州至上街)還是鄭州市交通重點工程項目。
探訪
擴建的是汴洛官道沿途有很多歷史遺存建筑
今年59歲的柏廟村村民孫改名說,區政府要擴建的五云路,原是洛陽、開封之間的一條官道,歷史上遺留下來了很多經典建筑和文化傳說。在柏廟村段,現存的兩株龍鳳古柏和4層的高大民居,就是歷史遺存的典型代表。
大河報記者看到,這條古官道路北,幾座大門樓一字排開,形成了多座進深達四五排的院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處,院落從最前面的一層到二層、三層,直到最后排的4層,仍有4進,加上兩旁高聳的廂房,鱗次櫛比,蔚為壯觀。最后排的4層古民居呈炮樓狀,四面留有小窗,外觀威武雄壯,墻體渾厚,內部則由粗梁分隔而成,可由木步梯拾階而上。
與民居相比,孫氏宗祠的門樓做工同樣精美,磚雕、木雕保存依然完好。特別是上世紀60年代拆除的孫氏宗祠石牌坊構件——龍鳳透雕、十八羅漢透雕,栩栩如生,全由大塊的條石鏤刻而成。
說法
拆不拆尚無定論會通知有關部門審慎對待
按照河南中原孫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孫浩峰的說法,這種古時的透雕作品,不但在鄭州、河南,就是在全國,也都稱得上少見。此外,對孫氏宗祠內保存的多塊皇封石碑,以及造型別致的卷毛坐獅石雕,孫浩峰也認為都是難得的文物。
記者采訪時,鄭州市上街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一位王姓工作人員來到現場說,雖然柏廟村古民居和孫氏宗祠目前暫未列入文物,但他們會關注它們的現狀,“目前也沒有從正規渠道聽說它們要拆除”。
昨日下午,對這些老建筑是拆是留的疑問,鄭州市上街區峽窩鎮有關負責人也并未按照該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外宣辦主任蔡旭曉的要求,給記者回饋信息。
蔡旭曉表示,五云路修建一事,她聽說了,但對柏廟村老建筑的命運,目前她也沒有收到明確的結論,她說:“上街區歷來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對柏廟村的老建筑,我們肯定會通知有關部門,審慎處理。” (原標題:因老路擴建 鄭州上街區柏廟村古民居或將被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