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打造列子城市文化名片 弘揚列子文化
2012/9/19 16:28:3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凌亂堆積的名人名家題書碑刻,其中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程峰、劉新民,著名表演藝術家、書法家唐國強,著名書畫家唐玉潤等人。
列子是鄭州本土歷史文化名人
一個城市最好的名片,就是這個城市的歷史名人。對于地處中原腹地——河南省會鄭州來說,自古以來就是人才輩出的地方,能夠作為城市名片的歷史名人也不止一個。特別是在周代,鄭州名人尤其的多,前幾年鄭州市旅游局曾舉行過一次鄭州十大歷史名人評選活動,黃帝、子產、列子、韓非子、杜甫、白居易和李誡等等均榜上有名,然只有列子一人為鄭州本土歷史文化名人。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鄭國圃田人,生于圃田葬于圃田,戰國前期思想家,是除老子、莊子之外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學本于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著有《列子》一書,《列子》又名《沖虛經》(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內有《黃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等文章,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雋永味長,發人深思。由于所著寓言故事比古希臘寓言家還早近200年,而被譽為“世界寓言之父”。古時,由于人們習慣在有學問的人姓氏后面加一個“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稱為“子列子”。
列子墓列子祠兩年前重修重建
列子祠位于鄭州市管城區圃田鄉圃田村北,前有潮河,后有丘陵,四周棗林叢叢,此祠創建年代尤考。據碑文記載,列子祠曾一度被改為佛寺,明萬歷八年(1580)監察御使蘇民望巡視河南過圃田時,得知此事,因命奉直大夫知鄭州事許汝升重建祠堂,丈地40畝重修列子祠,并立《重修列子祠記》碑石。1964年,列子祠被拆,大孫莊小學占用祠址。2006年,圃田村各界集資40萬元重建列子祠,還成立了列子祠管委會,并設立河南省龍源列子文化發展中心。新建的列子祠,在原址(大孫莊小學,現為列子小學)的東側,占地僅為4畝。2010年期間,修建有八卦御風臺、圃田春草園(均為鄭州古八景)以及碑林、列子衣冠冢、列子廣場等。據史書記載,圃田村東南一公里另有一座小型墓冢及墓碑,傳為列子墓,年久失修。2009年9月,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期間,列子墓重新受到社會關注。2010年4月,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孫莊村隆重舉行重修列子墓揭碑儀式。重修的列子墓,在今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孫莊村西北。大孫莊原屬圃田鄉,與圃田村一路之隔,2007 年區劃后由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京航辦事處事處管轄。在大孫莊,列子是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村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老列”、“列子爺”。
陳國勤在家辦公弘揚列子文化
陳國勤,1962年12月出生,是土生土長的大孫莊人,從小就是聽著列子的故事長大的。長大后經歷了很多事,初中畢業后當了十幾年的建筑工人,后來做起了餐飲,開辦過東明大酒店、菊園酒店、野菜香酒店及人防大酒店等等。2003年,受非典SARS影響,酒店停業經營。2005年,他重操舊業,在鄭州鐵路局房建段繼續搞建筑。2008年年底,陳國勤在村主任選舉中以高票當選村主任。2009年9月,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期間,陳國勤提交了“列子墓”應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材料。隨后,陳國勤帶頭捐款1000元,召集全村1700余村民踴躍捐資捐款18萬元,出書籍,開研討會,重修列子墓,設立了列子墓碑林。2010年4月,在重修列子墓揭碑儀式上,陳國勤緊握鄭州市副市長劉東雙手,提議把大孫莊小學更名列子小學,得到了認可和贊許。列子小學由此而得。2011年3月,成立了鄭州列子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2012年6月,經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正式批準,先后獲得琴箏樂器、旅游開發、飲料食品等列子系列產品注冊商標。列子小學校長吳建增告訴記者:“陳國勤在任村主任期間辦了幾件大實事大好事,他是把弘揚列子文化作為一項事業,做的有聲有色,還專門成立了大孫莊村列子文化大院;修建了環繞全村的道路,為列子小學門口道路拓寬修平,解決了多年來學生行路難的問題;列子小學更名后,學校增設了諸子課程、列子故事等講堂,知名度和生源明顯增大,為此還爭取到民政部社會救助基金——希望樹兒童專項基金。這點上陳主任功不可沒,按照他的設想,下一步還要建立列子幼兒園、列子中學、列子學院。”“身為列子故里人,占盡列子風光,飲水思源,不忘列子美德。緬懷列子弘揚列子,列子故里人責無旁貸。如今我不當村主任了,有更多的時間邀請名人專家學者為列子著書立說,弘揚列子文化,讓后人能繼承和發展列子文化。可惜的是列子墓只有0.4畝的范圍,連一個小公園都不如,很多領導專家學者的墨寶碑刻都無立碑之地。由于沒地方,我家已成了辦公場所。”陳國勤如是說。(原標題:列子是鄭州本土歷史文化名人)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網(201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