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師生朗誦
9月28日晚上,登封大法王寺內嵩門待月景區內,悠揚的鐘聲和著抑揚頓挫的詩詞,與皎潔的月光一起,灑向巍巍嵩山……由鄭州市委宣傳部和登封市委、市政府主辦,登封市委宣傳部、鄭州人民廣播電臺承辦的“待月嵩門、祈福中華—— 2012中國嵩山中秋詩會”在這里隆重舉行。李白、杜甫、蘇軾、白居易等唐宋大家的詩作,讓人們感受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馬新朝、王綬青等現當代詩歌名人的作品,則彰顯了“天地之中”的和諧景象。
月滿嵩門正中秋,軒轅早行霧中游。“嵩門待月”是登封八大景之一,也是嵩山自然景觀之中最有詩意、最為浪漫的景觀。古往今來,每逢中秋佳節,四面八方的人們都呼朋引伴,匯聚嵩山,待一輪明月從兩山夾峙的“嵩門”冉冉升起,人們皆陶醉于圓月皎潔的美景之中。諸多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歌詠“嵩門待月”的詩篇。為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在“中秋”、“國慶”雙節到來之際,鄭州市委宣傳部和登封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嵩門待月景區大法王寺的西方圣人殿前舉辦這場詩會。
張明朗誦《鄉愁》
詩會以賞月、思鄉、團圓、祝福祖國為主題,共分唐律、宋韻、鄭風、嵩情四個章節。第一章為唐律。在20名兒童齊誦“中秋、月”有關的詩句聲中開始,以詩圣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引領古典詩歌的組合朗誦,唐詩中與“月”有關的詩與“登封”的歷史淵源相互呼應,展現出盛唐時期“天地之中”的文化氣象。
第二章為宋韻,以四方游子聚學的方式展現宋代詩詞中與“明月、團圓、憂樂天下”相關的內容,突出了嵩陽書院的文化價值,展現一種“詩詞酬唱”的歡聚氛圍。
第三章鄭風為現代詩環節,重點展現河南當代詩人中有關“故鄉、團圓”等主題的詩歌。
第四章嵩情則具有濃郁的嵩山地方特色,主要展示了當地描寫“中秋、明月”的詩歌。
據介紹,這次詩會,由省內知名朗誦藝術家和電臺主持人、播音員承擔詩歌朗誦。演員中還特別邀請了來自當地的鄉村教師及少年兒童參與其中。(原標題:2012中國嵩山中秋詩會在中岳嵩山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