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柿如意"舞陽農民畫巡展在鄭州舉行
2012/10/8 17:30:3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時至9月,又到了金秋結婚旺季。
鄭州市民羅秦亮跑遍了鄭州市金水區的煙酒專賣店,為的是找到一種名叫“黃金葉(萬柿如意)”的新煙。
“我媳婦可認真地跟我說了,要是結婚能用"萬柿如意"做喜煙,她會特別高興,因為她特別喜歡黃金葉(萬柿如意)的感覺。”羅秦亮笑著說。
為什么羅秦亮小兩口會對“萬柿如意”情有獨鐘呢?羅秦亮說,這款煙的包裝是舞陽農民畫,既有中原文化特色又喜慶吉利,讓人覺得不由自主的幸福和滿足。用它,好彩頭好兆頭啊。
與此同時,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等主辦的“河南省喜迎十八大 我們的生活萬柿如意舞陽農民畫巡展”在鄭州等地隆重舉行。巡展得到了河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鼎力相助。
一款新品為何未面世就受到如此追捧?一個企業為何鐘情于為舞陽農民畫舉辦巡回展?中原經濟區建設中,企業該如何彰顯品牌的“文化附加值”?在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中,企業該有怎樣的“文化擔當”?河南中煙給出了答案。東方今報記者 趙媛
一張農民畫引發的“蝴蝶效應”
在河南中煙技術中心,記者見到了“黃金葉(萬柿如意)”。而把一張傳統的農民畫用到盒子的外包裝上,記者還是頭一次見到。
記者發現,該產品大膽將柿子樹為主元素融入包裝設計,畫風淳樸,突出了北方文化特色。畫上,大片黃燦燦的柿子林中,掛滿了紅彤彤的果子,柿園中柿農正在高興地摘運柿子,版刻的“萬柿如意”字樣拙樸生動,取“萬事如意”的諧音。
整個包裝生機盎然,與傳遞出的豐收、喜悅、幸福渾然一體,意境完美契合。而中國紅底色與古典明黃色鋪陳,讓“黃金葉(萬柿如意)”在色彩清淡的同類產品中,如一筆飛來的“濃墨重彩”,分外顯眼。
“黃金葉(萬柿如意)帶有讓人親切的鄉土氣息,是一種大俗大雅風格的回歸,非常吸引人眼球。”羅秦亮說,這也是他們對“萬事如意喜柿多”情有獨鐘的原因。
據悉,“舞陽縣農民畫”,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具有濃郁的河南鄉土氣息和人的原初性質樸和生命力。
“越鄉土,越時尚”。著名舞蹈家楊麗萍曾手拎菜籃在昆明參加活動,這只竹編“菜籃”成為橫跨“鄉土”與“時尚”兩大界別的標志物。在不少人眼中,帶有農民畫元素的黃金葉(萬柿如意),也有這種讓人驚艷的“鄉土時尚范兒”。
“連戰先生說過,河南是中華兒女心靈的故鄉。而黃金葉(萬柿如意)的鄉土中原元素,能激發出一種與中原文化產生心靈共鳴的收藏品鑒沖動”。一位業內人士預計,該產品推向市場后,會掀起一場“中原鄉土文化熱潮”。會有更多企業,把目光投向對鄉土文化的挖掘和應用上。
“目前市場上還沒有一款承載中原文化傳承與創新,具有文化附加值的卷煙產品。”該業內人士說,黃金葉(萬柿如意)傳遞的新趨勢,對河南企業是個啟示。它或許會像喬布斯的蘋果一樣,通過一個產品引發行業變化的“蝴蝶效應”。
一個品牌傳遞的“中原文化附加值”
這兩天,澳大利亞的Pappas先生正在鄭州參加國際會議,他想買些帶有中原文化特色的禮品,可是逛了幾家商場,都空手而歸。
“河南的文化積淀如此深厚,你們的產品為什么都沒有河南的文化元素,還"千品一面"?” Pappas先生很納悶,在澳大利亞,帶有悉尼歌劇院、袋鼠等本土文化元素的產品都很暢銷,而且隨處可見。而他發現,承載有文化附加值的河南產品并不多。
“西方國家有那么多產品全世界暢銷,背后就是文化的支撐。如何讓文化滲透到我們的產品中去,滲透到經濟發展中去,是當前面臨的一個很大課題。”在第二屆中原經濟區論壇上,原外經貿部首席談判代表、副部長龍永圖曾這樣說。
其實,早在“黃金葉(萬柿如意)”之前,從去年推出的黃金葉(上河圖)開始,河南中煙就開始致力于“將文化滲透到產品中去”,傳遞“中原文化附加值”。
“黃金葉(上河圖)”的靈感源自于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將其中最著名的虹橋局部圖巧妙結合進包裝設計中,賦予了產品獨一無二的文化附加值。
“產品與名畫的結緣自然流露出一種傳統文化氣息。”省內一位知名畫家說,在同質化時代,打動消費者的不僅是產品本身,更是其背后所承載的某種文化附加值,讓消費者獲得超越于物質需求之上的精神享受,獲得文化熏陶和品位滿足。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真正的品質并不是物質,而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文化。”河南中煙營銷中心策劃專員李劍說,河南知名品牌有歷史,但是缺文化;有品質,但是缺風格。河南中煙希望通過強化品牌文化與風格,在新經濟時代以傳統文化力量推動河南品牌的復興和崛起。
一個企業的“文化擔當路”
那么,河南中煙為何會耗資數百萬,為舞陽農民畫舉行規模盛大的巡回展?這,還要從中原經濟區的文化定位說起。
去年9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支持河南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并把其作為中原經濟區五大戰略定位之一。中原經濟區已成為我國主體功能區劃中唯一具有傳承創新文化使命和功能的經濟區域。
“中國經濟在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后,建立以文化為核心的軟實力顯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后,以文化為核心的軟實力如何提升成為一個關鍵問題。”龍永圖說,中原地區擁有豐厚的文化積淀,是最有資格拿文化“做文章”的地方。
在很多企業尚低頭“走路”時,河南中煙已開始仰望“星空”,以提高河南文化軟實力為己任,自覺扛起弘揚文化的責任。
“中原經濟區建設中,企業除了完成經濟功能,還應該有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擔當。”河南中煙負責人介紹,今年8月,“黃金葉”品牌三類以上卷煙商業銷量達到 100.10萬箱,首次突破百萬箱大關。站在新起點上,作為知名企業的中煙如何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有更大擔當,成了他們思考的問題。
恰在此時,“黃金葉(萬柿如意)”的推出,讓河南中煙與中原傳統文化結緣,也讓他們把“華夏歷史文明傳承與創新”落到了實處,找到了載體。
“中原經濟區要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與創新區,需要處理好三個結合:華夏歷史文明與老百姓生活的結合,華夏歷史文明與中原經濟區發展相結合,華夏歷史文明與社會形態相結合。”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認為,以前人們注重的是用文化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今后更應該探討文化與普通人生活行為的結合。
而河南中煙與傳統文化的成功“聯姻”,也成為“三個結合”的典范。
“這種相遇產生靈感碰撞,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河南中煙負責人介紹,河南中煙也將通過品牌與河南傳統文化“深度融合”,讓河南的鄉土文化、根文化借助這樣的產品得以弘揚,不失為“華夏歷史文明傳承與創新”的一個新嘗試。
一個產業呼吁的“中原文化覺醒”
省委書記盧展工說,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
任何一個大國、一個地區的崛起,不僅帶來經濟的強盛,還伴隨文化的昌盛。如今,隨著中原經濟區經濟的騰飛,中原文化也從沉睡中覺醒。
不過,河南的文化太過博大精深,從何種角度切入、用何種方式應用才能完成歷史向現實、文化到商業的轉換,成了考量企業家智慧與能力的一大難題。
“河南中煙通過與河南傳統文化結合,實現了文化與商業價值成功嫁接,對其他企業有重要參考價值。”一位業內人士說,河南企業完全可以通過這種模式,對消費品、工業品、文化產品進行 “價值升級”,提升品牌文化。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是一次極富價值的“中原文化覺醒”。
《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傳承弘揚中原文化,培育具有中原風貌、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和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創新發展區。”
“我們也希望有更多企業意識到河南文化的價值,培育具有中原風貌、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和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加入到傳承與創新中原文化的隊伍中來。”河南中煙負責人說,企業在經濟建設中也可以傳遞文化傳承的力量,這也將推動中原文化覺醒的步伐。有了中原深厚文化做鋪墊,河南的產業發展一定會實現新的飛躍。
在培育文化品牌中,河南企業該如何發力?我們期待更多的“中原好聲音”。(原標題:"萬柿如意"舞陽農民畫巡展在鄭州舉行)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東方今報(201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