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鋼的琴》中國巡演啟動 12月14日到鄭州
2012/10/29 10:45:5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在沒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個父親。”上世紀90年代末的工廠、小空間內的大生產與大情懷,將在音樂劇的舞臺上一一呈現。繼音樂劇《三毛流浪記》后,著名音樂人三寶再次聯手關山打造了《鋼的琴》。前日,原創音樂劇《鋼的琴》首演暨中國巡演啟動儀式在東莞玉蘭大劇院舉行。隨后將在全國范圍內巡演60場,并將于12月14日~16日在河南藝術中心演出四場。
□東方今報特派東莞記者 吳凈凈/文圖
初衷
原因很簡單
很喜歡《鋼的琴》的電影
去年電影《鋼的琴》被觀眾及影評譽為2011年口碑第一片。今年,它被搬上了音樂劇的舞臺。所以,這是一部味道純正的中國原創音樂劇。
故事講述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一個東北工業城市,原鋼廠工人陳桂林下崗后遭遇生活的重重困境,但為了爭奪女兒的撫養權,他決定為女兒造一架鋼琴。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荒誕任務,一架“鋼的琴”,在觀眾的注視下,在親情、友情、愛情中淬煉而成。
聽著劇中的陳桂林唱“誰還沒有命啊,不就是活著喘氣啊!”“誰讓咱這輩子沒狠過命運的拳頭,就服輸了呢!”觀眾孫先生看得心酸又熱血沸騰。他看過電影版,音樂劇版減淡了浪漫主義色彩,但卻多了一分底層人與命運抗爭的激情。
談到選它的初衷,三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就是因為喜歡。“我第一次看電影時就特別喜歡。它很真誠,而且這個電影的態度和視角是我很喜歡的”。而且這個題材在他看來,更接地氣。
顛覆
情節的改動
只為適合音樂劇的表達方式
電影改編成音樂,勢必要做一些改動,然而看過電影的觀眾再看這部音樂劇,最大的疑惑就是,為何把主角陳桂林的女兒變成“非親生”。最后,劇中陳桂林得知真相后騎著自行車滿場飛奔發泄痛苦,他唱著“我的閨女咋就不是我的閨女了呢?”而這,也是觀眾想問的。
對此,編劇關山接受采訪時解釋,改編最主要的原因是電影與音樂劇的表達方式不同,特別是在敘事方式和長度方面,“當時在電影里表現的細節和情節,沒辦法在音樂劇里完全展現。”而為了讓情節簡潔的同時,又能讓沖突矛盾更集中,情緒更飽滿,勢必要進行改編。
關山坦言,這次就是為工人階級寫的音樂劇。“我一直沒有看到過一部很盡興描寫工人的音樂劇,就特別想為他們寫。”
而工人的氣質,關山用“二”這個詞來解讀,在他看來這是帶有褒義的詞。“這種性格氣質代表了一個時代,一個富于生命強力、生產榮耀的時代”。
在《中國好聲音》節目中,三寶曾拋出即將有“60場音樂劇”的話語,而這說的正是音樂劇《鋼的琴》。在東莞首演后,將在全國巡回演出60場,并將于12月14日~16日來到河南藝術中心。
對于中國音樂劇的前景,關山還是比較樂觀的。“中國的音樂劇發展速度已經挺快了,但這個市場的培育還是要有幾十年工夫的。這件事總得有人做。音樂劇是平民藝術,我希望將來大家看音樂劇就像看電視劇一樣平常”。(原標題:音樂劇《鋼的琴》中國巡演啟動 12月14日到鄭州)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東方今報(2012-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