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收藏的鐵路界碑。
張老收藏的“平漢”鐵路界碑。
天天跑到工地廢石堆里淘石碑
他說,這些是鄭州鐵路交通樞紐的見證者
見多了收藏玉器書畫的
但你見過專門收藏鐵路界碑的嗎?
見多了收藏玉器、書畫、雕塑的人,但你是否見過專門收藏鐵路界碑的?今天我來介紹一名這樣的收藏迷。
記者 冉小平/文 周甬/圖
家里已收藏9塊鐵路界碑
這名收藏迷名叫張恩茂,69歲,省地礦局退休職工。他本人一直做地質勘測這塊,加之出身鐵路世家,其大爺爺是中國第一代鐵路工人,張恩茂一直喜歡鐵路界碑方面的收藏。
早在1975年,他在西流湖一帶發現了一塊寫有“汴(開封)洛(洛陽)鐵路界”繁體字的石碑。對鐵路歷史比較了解的張恩茂說,汴洛鐵路是隴海鐵路的前身,開建于1904年3月,1909年12月竣工的。字面上理解,這個鐵路界碑應在1909年12月前豎的。
這一石碑現在珍藏在二七紀念館內。當年紀念館公開征集藏品時,張恩茂積極提供線索,并找到石碑,送與紀念館。
現在家里收藏有9塊鐵路界碑,分別是3塊寫有繁體字的“鐵路界”界碑、5塊寫有繁體字的“平漢”界碑和1塊寫有繁體字的“隴海鐵路”界碑。
最早發現的是“隴海鐵路”界碑。1982年,張恩茂在杜嶺街一棵槐樹下發現了一塊寫有繁體字的界碑。當時怕人為損壞,他抱回了家。
打出租車花100多元錢去拉石碑
這9塊界碑,最為珍貴的是“平漢”界碑。張恩茂收藏的5塊“平漢”界碑中,兩塊是殘缺的,3塊完整的。
張恩茂告訴我,民國政府時期北京稱作北平,故稱平漢鐵路,之后改名京漢鐵路,即現在的京廣鐵路北段。
說它珍貴,緣于兩點:一是依字面上理解,“平漢”界碑時間較為久遠;二是公開資料顯示,發現的“平漢”界碑稀少。
就媒體報道,2008年武漢洪山區發現一塊“粵漢鐵路界”碑。目前,“平漢”鐵路界碑,張恩茂還是第一次發現。
這幾塊“平漢”界碑是在邙山一帶發現的。“鐵路界”界碑是在古滎鎮東北的廣武車站發現的。
昨日我在他家看到這幾塊“平漢”界碑,是沙石混著紅磚塊澆筑的,“鐵路界”界碑是石料材質。
經測量,一塊完整的“平漢”界碑長1米,寬25厘米,17厘米厚,重達180斤。
一件小事就足以說明他對界碑的癡迷程度。今年10月25日他在黃河南岸路邊一亂石堆里發現“平漢”界碑時,他當即擦拭干凈,第二天打的把這個界碑搬了回來,的士費花了100多元。
打算舉辦一場鐵路界碑展覽
張恩茂平時非常關注鐵路界碑收藏方面的信息。就他了解,發現并收藏這么多鐵路界碑,且界碑時間還這么早的,這在全國都很少見。
張恩茂認為這些鐵路界碑時間久遠,是鄭州鐵路交通樞紐的見證者,也反映了當年鄭州的鐵路建設史,鐵路界碑收藏理應得到重視。
這些天,他幾乎每天都在江山路附近的廢石堆里淘界碑。收藏這么多界碑,打算怎么處理呢?張恩茂說,還是打算捐給博物館,但捐獻之前,打算舉辦一場鐵路界碑展覽。
張恩茂說,現在正是收藏鐵路界碑的好時機,江山路拓展以及鄭焦鐵路建設,很多以前埋在地下的界碑會被刨出來,等建好后,這些界碑將再次埋沒。
界碑字體誰寫的有待鑒別
值得關注的還有鐵路界碑上的字體。“平漢”“隴海鐵路”“汴洛鐵路界”“鐵路界”這些字體中規中矩,惹人喜愛。
按習慣,遇上修鐵路這樣的大事,一般會請當時的社會名流題寫記錄。張恩茂說,綜合鐵路修建的地方,當時這一帶的社會名流有吳佩孚、馮玉祥,還有主持修建我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以及其他政治家或書法家。
尚不清楚這些字都是誰寫的。張恩茂說,這個問題還有待文物部門作出鑒定。(原標題:退休老人收藏9塊鐵路界碑 希望辦場展覽捐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