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新聞資訊 >> 瀏覽鄭州

滎陽秦家大院距今已200多年 見證家族式豫商的興衰

2012/11/15 16:42:41 點擊數: 【字體:


滎陽秦家大院距今已200多年 見證家族式豫商的興衰

[保持原貌] 秦氏家廟的內景

滎陽秦家大院距今已200多年 見證家族式豫商的興衰

[局部整修] 秦家大院一角正在整修

滎陽秦家大院距今已200多年 見證家族式豫商的興衰

[修舊如舊] 重新修補魚缸

滎陽秦家大院距今已200多年 見證家族式豫商的興衰
大院整體容貌
 
       
    《尋找古遺跡》之六

    秦家大院:散落在村莊里的“豫商家園”

    建于清朝時期的滎陽秦家大院距今已200多年

    與康百萬莊園相似,秦家大院見證了家族式豫商的興衰


    □記者郭致遠文閆化莊圖

    核心提示

    每一座古建,都凝結了修建主人的心血、智慧和財富。

    坐落于滎陽市高村鄉油坊村的秦家大院(又稱秦氏舊宅),是殷實財富的代表。它們,修建于清朝時期,存留的10多處3層碉樓式建筑,傲然矗立黃河岸邊數百年,見證了一個豫商家族的興衰。

    實地走訪

    10多處古民宅存留完好


    豫商的發展雖沒晉商、徽商那樣有名,但在中國商業史上,它擁有的地位亦不可小覷。在滎陽市高村鄉油坊村,存留的清朝時修建的10多處古民宅,見證了古代豫商創業的歷程。

    昨天上午,記者在油坊村秦氏家廟看到,古建的整體外表青磚藍瓦,狹窄的門樓上鑲有梅花鹿、荷花等磚雕圖案,保留著明顯的清代建筑特色。

    秦氏家族的家廟建筑布局呈現前庭院、后住房的特色,其后院是一座3層樓的房子,一樓用磚頭壘砌成窯洞狀,從旁邊側門拾階而上,攀登至二樓,可見地面平坦,鋪設的磚頭經多年踩壓,表面出現圓滑。二樓約50平方米,四周擺著青條石刻秦氏家譜,墻壁已顯斑駁。

    “不管是秦姓族人還是其他人,都可參觀這里。”在家廟門口,秦氏傳人秦永亮稱,和別的家廟不同,這里供奉的先人,是位女性,她是當年秦家先人的妻子。據傳,當年這位秦家先人在老家成親不久,即啟程去京城赴任,行至河北時,又結識了新的夫人。最后,他為國家客死南方,清政府念其業績卓著,封他的原配為一品誥命婦人。“聽起來像笑談,但足能看出秦家后輩對這位老婦人的尊敬。”他說。

    歷史追溯

    見證了家族式豫商的興衰


    47歲的金鑫,是鄭州市人,在滎陽生活多年,對這里的水土和歷史掌故頗有研究。由他發起成立的滎陽老城保護志愿者組織,在當地坊間聲望日隆。他介紹,油坊村95%的居民都姓秦,這支秦姓人,家譜上記載,他們是明朝洪武年間,山東舉人秦景瑗到當時的河陰縣(現滎陽境內)任教諭,從此落戶于此,繁衍生息。

    作為秦家后人,秦川是這個家族博興的核心人物。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五子周定王的女婿,依靠這層關系,精明的秦姓人很快富甲一方。到了清朝,隨著商品流通領域擴大,做生意富足的秦家人返鄉建樓院、修祠堂。眾所周知,留存于世的鞏義康百萬莊園,顯現了豫商的富足實力,而秦家大院,同樣成為一代豫商的實力代表。

    “當年水運發達,秦姓人把貿易生意做到全國各地,從河南到北京,沿途有不少的秦家商戶。”金鑫說。

    為何秦氏家廟,與當年的民宅極為相仿?金鑫介紹,作為秦家的一個分支,這戶秦家后代愛吃喝,不務正業,殷實的家境逐漸衰落。后來,其他族人將其房屋“收購”,當做家廟使用。

    古建保護

     秦家一號院修繕即將竣工


    出秦氏家廟西行約200米,可見多座3層古建筑與現代民房并肩而立。雖經數百年的洗禮,但它們“身上”透出的厚重氣息,使得現代建筑失色不少。

    十多處清代建筑中,有幾處破敗不堪,墻壁、門頭及磚頭缺失。作為秦家大院(也稱秦氏舊宅)的“鎮院之寶”,豎立大院門口的碑銘顯示,2006年它被河南省政府列入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院修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建筑面積7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分前院、后院,由7座主體建筑構成一座兩重封閉式四合院。保留的這座院子,對研究清朝中原民居建筑特點、社會風貌及經濟發展等,有著重要的價值。

    走進秦家大院一號院,一堵東屋的山墻正對著大門,墻面已經修繕完畢;東西廂房,與南北庭院錯落有致,構成了一座四合院。兩名工匠,正修筑一個正方形水缸,“這是當年的主人,飼養魚的地方。”據施工人員介紹,他們已對秦家大院修繕一年多了,從目前的工程量來看,還需要月余時間即可完工。

     反思

    如此厚重的古跡能否走出去?


    走進秦家大院,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古代的建筑與附近現代民房,毗鄰而存。

    “這些古建筑,藝術和歷史價值不必說了,但是對它未來的開發,值得深思。”金鑫說,秦家大院修復完畢,無論是當地政府還是村民,都希望它能“煥發青春”,吸引更多外地人參觀。但不容回避的現實是,古建與現代建筑的渾然一體,給人感覺有些錯亂、缺少條理性。

    “和云南麗江、湘西鳳凰古城等相比,我們的古城開發起步晚,有許多的路要走。他們的成熟經驗,像古城與現代城分開、修舊如舊等,值得學習借鑒。”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汪松枝說。(原標題:滎陽秦家大院距今已200多年 見證家族式豫商的興衰)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網-大河報(2012-11-1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