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做過的家庭作業、明清時作弊常用的蠅頭小楷、書生進京趕考必備的便攜式書桌……這些僅存于古裝電視劇中的物品,日前在河南開封的“中國科舉書院文化展”上被活靈活現地呈現,吸引了不少專家學者前來參觀。
據了解,由河南大學等單位主辦的這個文化展共展出了2000余件有關中國科舉制度的歷史文物資料,囊括考試試卷、學生作業和科舉制度相關實物等,不少都是首次面向大眾展出。
面對異常珍貴的資料物證,許多遠道而來的專家學者邊參觀邊討論。看到不少游客表示不太清楚展品的實際用途,一位學者自告奮勇當起了義務講解員。在一木質書桌展品前,他講解道:書桌為考生路途所用,白天趕路時可背在書童的身后,晚上到達客棧即可裝上桌腿用以溫習功課。
此外,書桌還配有一盞三面封閉的小燭燈,保證書生在晚上溫習四書五經時燈光僅從一面射出,不會影響到別人休息。專家說完,眾人才恍然大悟。
在蠅頭小楷展柜前,這位學者表示,把字寫得密密麻麻不是“臨時抱佛腳”的考生所創,實際上舊時書寫蠅頭小楷是一門技藝,出于保密所需,官府間通訊大部分使用的都是這種字體,而一些官封也用蠅頭小楷密封。
看到大家被寫有“光緒”二字的書冊吸引,這位學者表示,這是光緒當時做過的家庭作業,這位清朝皇帝十分好學,在被囚禁當天仍在上課學習。
本次展品還包括鄉試和會試的考生答卷、學生捐官的憑證、古代防作弊所用的謄錄手段和放置御賜“黃馬褂”的木盒等。
中國科舉制度開創于公元587年隋文帝時期,發展于唐宋,擁有嚴格的考試制度和規格,后廢止于1905年。(原標題:中國科舉文化展在鄭州舉辦 筆記墨寶顯書院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