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新聞資訊 >> 瀏覽鄭州

鄭州上街區孫氏宗祠沿襲民間拜祖的人文傳統面臨異地重建威脅

2013/6/4 18:38:39 點擊數: 【字體:

    一座乾隆年間修建的古祠堂,木梁布滿蛀孔卻挺立不倒;一座拜祭和教學合一的小院落卻成為孫氏散布各地子孫們拜祖的精神家園。鄭州上街區峽窩鎮柏廟村孫氏宗祠至今仍沿襲著民間拜祖的人文傳統,現在卻可能要因為道路擴寬而被“異地重建”。孫氏后人卻覺得,在原地保留宗祠更能體現中原人文精神。

  ●歷經風雨的乾隆古祠堂

  在柏廟村中央,有一條橫穿東西的五云路,與之交叉的是正在施工的鄭州至上街快速通道工程。在兩條路交叉口的東南角,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民房,上書“孫氏祠堂”四個大字。

  進入祠堂大門,西側有一間廂房,沿著碎石路向前走10米左右,是一座祭祖亭,再往里就是祠堂正堂。

  柏廟孫氏古今文化研究會會長孫進忠住在祠堂東側的耳房里,看護著這座古祠堂。這兩天,有個消息讓他寢食難安。“上周五,上街區城管局的領導和村支書帶人來祠堂周圍測量,他們說,五云路要拓寬改造,祠堂在規劃紅線以內,要拆掉異地重建。”孫進忠說,“孫氏宗祠在這兒立了276年,一旦離開原址,意義就沒有了。”

  他介紹,孫氏祠堂始建于1737年,是乾隆早期孫氏后人孫苪籌資修建的,西側20畝為祠堂,東側40畝為學堂。據“汜水縣志”記載:孫苪是乾隆二十二年間的太學生,因善事、孝父母,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下旨建造孝義石牌坊,以表彰孫苪的孝行和善事,這座牌坊至今還被村民保留著(本報5月6日曾報道)。

  孫氏祠堂也歷經風風雨雨,新中國成立后曾當過生產隊的倉庫、村衛生所、小提琴盒工廠等,“文革”期間,祠堂屋脊、屋檐上的精美磚雕在各種運動中毀掉。2006~2008年,眼看祠堂逐漸破敗,孫進忠和同村人在全國各地尋找孫氏后人“化緣”,籌資20多萬元將祠堂復原。

  ●祠堂成民間拜祖“活化石”

  祠堂西廂房是孫氏家譜屋。推開房門,映入眼簾的是一排石碑,上面大部分字跡已經模糊。孫進忠說,這上面刻的是孫氏各個分支家譜,原來散落村里各處。

  根據孫氏家譜記載,孫氏祖先孫肖二是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攜三個兒子由山西平陽府(今臨汾)洪洞縣遷居河南開封。孫肖二三兒子這一支就落戶在柏廟村,其余分散至鞏義等處。數百年來,孫氏家族開枝散葉,全國各地都有,但若是尋根問祖,柏廟孫氏自然是重要的根脈之一。

  放石碑的這間屋子看上去年代久遠,房頂的圓木檁條外層大多剝落,露出紅褐色的木質,上面密密麻麻都是蛀孔,伸手試著搖晃,木結構紋絲不動。孫氏祠堂存留的老建筑并不多,除了門房、廂房,只有正堂的北、東兩面山墻還是最早修建時留下來的,屋脊、屋檐上的磚雕都是后期修復的,學堂則因無錢修繕,已全無當年的風采。

  每年清明,孫進忠會和村里孫氏后人來到孫氏祠堂祭拜祖先。孫進忠說,2008~2010年,這里舉辦過幾次大的祭拜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孫氏后人派代表來這里參加。“5年一小拜,10年一大拜”,而柏廟村孫氏后人則是年年都拜。“我真不想看到,過幾年各地孫氏后人來拜祖,卻找不到祠堂在哪兒了”。

  ●“初步想法是拆遷異地重建”

  孫氏祠堂的命運會怎樣?昨天上午,記者向柏廟村村支書孫毅波了解情況。

  孫毅波說,目前他還沒拿到具體規劃和道路拆遷方案,詳細情況要問上街區城市管理局,“初步想法是拆遷異地重建”。

  記者致電上街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介紹,五云路拓寬工程規劃紅線60米寬,現有道路僅有6米多寬,根據區交通局的說法,孫氏祠堂肯定在紅線內。

  “孫氏祠堂路對面是柏廟村古民居,這個肯定要保留。”該負責人表示,孫氏祠堂內大多是近年修復建筑,真正的古建筑不多,村委會提出的方案是異地重建,最終要怎么辦,還要以當地社區和村委會的意見為主。

  孫進忠覺得,孫氏祠堂已經存在了200多年,現在還在使用,本身就是中原根親文化傳統的“活化石”,在原地保留宗祠更能體現中原人文精神,一旦異地重建,就失去它代表的意義了。(原標題:鄭州上街區孫氏宗祠沿襲民間拜祖的人文傳統面臨異地重建威脅)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東方今報(2013-06-0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