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新聞資訊 >> 瀏覽鄭州

傳統文化再煥異彩 文藝精品為鄭州“筑夢”

2013/7/9 18:08:22 點擊數: 【字體:

    作為河南省省會、國家級戰略中原經濟區的中心城市,鄭州,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新形勢讓鄭州的文化建設迎來了歷史最好的發展機遇,同時,對文化發展戰略也提出了歷史性要求。

    十年風云一紙書。在鄭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鄭州市委宣傳部直接領導、市文廣新局具體實施,鄭州市精品工程創作推出了一批文藝精品,奏響了鄭州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鏗鏘音符,用彰顯中原文化特質的文藝精品為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建設增添自信,成為古都鄭州耀眼獨特的新名片。

    體制改革激發活力

    鄭州人,血脈里流淌著3600年古都史所特有的文化基因,2002年,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鄭州要有與文化名城相匹配的文化影響力和輻射力,讓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富有感召力和審美魅力的文化成果,提升城市發展軟實力。

    文藝精品劇目創作工程由此啟動,經過梳理定位,2004年3月,革除制約文化發展的體制性障礙,鄭州市組建了鄭州歷史上第一家歌舞劇院,堅持實行“投資主體股份制、市場運營項目制、演出活動代理制、創作人員委約制、主要演員簽約制、演職人員聘用制”的機制創新模式。

    系列改革得到了鄭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政策、資金上對歌舞劇院給予重點傾斜扶持。有了“源頭活水”,年輕的鄭州歌舞劇院書寫了驚人之舉:

    挖掘本土資源,打造少林武術和現代舞蹈創新結合的本土原創舞劇《風中少林》;借四海之力,積極吸納各地的文化人才,按照新型專業團隊架構組建,匯聚各路藝術家,從全國11個省3000多人中精選演員,組織推出河南第一部真正走入市場的原創舞劇。

    2004年10月,《風中少林》在河南人民會堂首演,一經問世,好評如潮,將河南舞臺藝術作品獎項和榮譽的多個“第一”收入囊中:問世以來,連獲中國舞蹈“荷花獎”金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劇目獎、第十二屆“文華獎”新劇目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

    借助少林禪武文化的世界影響力,以國際化的舞蹈語匯,詮釋最具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內核的文化品牌。捧回大獎的同時,舞劇《風中少林》搭建起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溝通交流的橋梁:先后在我國30多個城市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地連演百場,至今仍盛演不衰,創下了國內文藝精品劇目海外商演場次的記錄,贏得了令人稱贊的票房和口碑。

    《風中少林》的意義不僅僅是它在藝術上的造詣,更在于“鄭州歌舞劇院模式”為河南乃至全國文化產業體制改革提供了一個鮮活的藍本。新華社曾刊發文章稱:“吃皇糧”的文藝工作者如何在市場上獨立生存成為當下迫在眉睫的問題,如果能借鑒鄭州歌舞劇院的成功模式,守住傳統文化的根、把準市場的脈,就能在廣闊的文化舞臺上大有作為!

    這,僅僅是起航。

    傳統文化煥發魅力

    文藝精品劇目創作之路并沒有因為功勞簿上這顯赫的一筆而“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當人們還在為《風》劇這張耀眼獨特的鄭州新名片驚嘆不已之時,2010年,在鄭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匯聚了各路藝術家的鄭州歌舞劇院再次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原創舞劇《水月洛神》。

    以曹植的千古名篇《洛神賦》和《七步詩》為依托,《水月洛神》借助舞劇的藝術形式,演繹曹丕曹植兄弟之間、皇家霸業和個人情懷的交集,巧妙地融詩、書、禮、樂、舞為一體,使代表建安文學的不朽詩篇《洛神賦》與21世紀的觀眾共同踏入新奇的美學境地。

    開幕時,一輪圓月盤桓在舞臺中央,洛神逐月而來,同樣胸懷大志的兄弟兩人卻被權力長劍把前路劈成殊途,落幕時,曹植逐夢而去……厚重的中原文化為《水月洛神》注入貫穿全劇的靈魂。作為鄭州市的又一張嶄新的名片,2011年3月,《水月洛神》為全國兩會代表獻禮演出,贏得專家和觀眾交口稱贊。

    當時演出在北京保利劇院,記者曾注意到劇場內一位年輕的保安,總是時不時地從門縫朝里張望,結束時他忍不住問記者,這里面在演什么啊?拿他的話說:我在這兒工作3年了,天天演出不斷,不少演出從一開始就不停有觀眾離開,中場休息時走的更多,可這部劇不一樣,幾乎沒有人中場退席,還不時傳來掌聲,結束的時候還有人吹口哨、大聲叫好。“有機會我一定要看看”。

    文化部藝術司領導對鄭州歌舞劇院作為一個市級院團卻精品頻出表示驚嘆,給出了“地方院團、國家水準”的高度評價,盛贊該劇“藝術一流、制作一流、表現一流”。

    2011年4月,作為辛卯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迎賓晚會的專題演出,《水月洛神》為前來參加拜祖大典的海內外賓朋演出。當晚觀看演出的十屆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對該劇贊嘆不已欣然題詞:“諸多創新,潤溉人心。化古如雨,激勵后人。”

    2011年10月,《水月洛神》受邀擔綱第十三屆中國國際上海藝術節開幕式演出,一時間風靡上海灘。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東在新聞發布會上感慨道:原創舞劇《水月洛神》能從百余部候選劇目中脫穎而出,是當之無愧的百里挑一,面對全國的媒體,她不無遺憾道:這樣一臺空靈雅致的好劇應該誕生于我們海派文化,怎么讓你們中原人搶了先!藝術節結束后,組委會給鄭州市委發來感謝信:《水月洛神》不僅讓上海人民領略了舞劇獨特的藝術魅力,而且為我們學習鄭州文藝創作的豐富經驗提供了難得的機會,更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錦上添花。

    《水月洛神》是鄭州市實施文藝精品劇目創作戰略的又一延續。有《風中少林》珠玉在前,省市領導為了堅持打造精品劇目的高標準,多次與國內知名藝術家交流,服務劇目創演、組織劇目研討,在打磨提升上下足了功夫。

    用心付出必然獲得豐厚回報:該劇先后獲得河南省戲劇大賽“文華大獎”,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舞蹈詩作品金獎第一名,中宣部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優秀作品獎,2011-2012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年度資助劇目。

    今年10月,《水月洛神》受邀將赴山東參加第十屆中國藝術節。

    精耕沃土再育精品

    這是一個“不一般”的小縣令,他傳遞出的是大情懷。

    豫劇《斗笠縣令》表現的是清道光年間河南懷慶人曹謹由福建閩縣調任臺灣省鳳山縣令,赴任后勤政愛民造福當地民眾、寧丟“烏紗帽”也要為當地修壩引水的故事。

    演的是古人的事,表現的卻是當代人的情懷,通過對曹謹這個藝術人物塑造,以豫劇當代人文情懷和戲曲現代化理念為創作起點,敏銳捕捉到當下的時代精神和審美趨向,觀照當下,貼近民眾。通過對縣令曹謹的塑造,表現了一種聯結兩岸、貫通古今的“親民”情懷,呼喚與當今社會所倡導的“執政為民”一脈相承的民本思想和責任意識。

    作為鄭州市的又一臺文藝精品劇目, 該劇接連在國內多個城市演出引發不俗反響。觀眾稱贊這臺戲立意高遠,《斗笠縣令》重慶演出時,退休老教師謝忠明的話頗有代表性:“當官當一天少一天,為老百姓做事卻做一件多一件。”戲詞太好了!全劇以當代人的視角,塑造了一位始終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極具悲憫情懷的中原士大夫形象。你們鄭州人聰明、能干,能排演出這樣一臺優秀的劇目,了不起!

    一流的主創班子,寫意純凈的舞臺,唯美的燈光和舞姿,講究韻味的表演,又刷新了人們印象中“黃土中長出的梆子腔”;“當官為民”這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順應群眾的心理期盼。這部走向現代都市的豫劇獲得河南省戲劇大賽“文華大獎”,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第二屆中國豫劇節一等獎,第十二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實現了鄭州市戲曲作品十年來在全國戲劇界最高獎項上的歷史性突破。

    2013年4月11日晚,《斗笠縣令》在河南藝術中心為參加癸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海內外嘉賓演出。

    如今,繼續延續“由傳統豫劇向現代豫劇轉變,由鄉村豫劇向都市豫劇轉變”的探索之路,醞釀了兩年的現代豫劇《都市陽光》正在火熱打造中,這部與《朝陽溝》相呼應的“姊妹篇”,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背景,反映了農民進城的時代大主題。目前該劇已入選“中原人文精神精品工程”2013年度重點項目,將于今年年底前搬上舞臺。

    站在文化自覺和文化使命感的高度,以舞臺藝術精品為抓手,從舞劇《風中少林》的一騎絕塵,到備受關注的舞劇《水月洛神》、豫劇《斗笠縣令》,鄭州市相繼推出的彰顯中原本土文化精品力作,正走向北京、上海等文化高地,推開了鄭州通向世界的窗口,擴大鄭州市文藝創作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影響,不斷積累著新的城市文化名片。

    “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創新才有生命力,只有精品才有好效益”。秉承改革創新理念的鄭州文化能量被激活,正釋放出她強大的輻射力、生命力、影響力,為古都鄭州、為中原、為中華民族圓文化復興之夢!(原標題:傳統文化再煥異彩 文藝精品為鄭州“筑夢”)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鄭州日報(2013-07-0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